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比较其治疗前、中、后的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的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5月~12月西山区、安宁市、东川区所有非MDR-TB患者共392例;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云南省疾控中心结核病临床治疗中心(TCC)以及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并符合纳入条件的MDR-TB患者46例,应用陈留萍、万崇华研制的肺结核患者专门量表QLICD-PT(V2.0),测量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相关情况、患者临床检查情况及社会支持情况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1.非MDR-TB患者生命质量百分制得分为77.76±13.66,生理功能领域得分为76.75±15.49;心理功能领域得分为75.61±17.28;社会功能领域得分为79.23±14.92:特异模块得分为79.59±17.02。完成两次测量的非MDR-TB患者第二次测量生命质量总分为175.09±23.51,较第一次测量的170.21±21.28提高了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三次测量的非MDR-TB患者生命质量在治疗前、中、后各领域及量表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生命质量均有所提高。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为153.70±31.27,低于初治涂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非MDR-TB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有社会支持、白细胞计数、锻炼情况、家庭经济收入和性别。2. MDR-TB患者生命质量百分制得分为67.75±±10.39。生理功能领域得分为64.62±13.83;心理功能领域得分为65.12±15.53;社会功能领域得分67.26±15.39;特异模块的得分为73.10±12.7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MDR-TB患者生命质量逐渐提高(r=0.32,P=0.02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MDR-TB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主要为治疗持续时间。3. MDR-TB患者总量表得分为152.11±17.04、生理功能领域得分为35.85±5.53,心理功能领域得分为39.65±6.84,社会功能领域得分为29.52±4.92,特异模块领域得分为47.09±6.12,均低于非MDR-TB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普遍降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低于初治肺结核患者,MDR-TB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低于非MDR-TB患者。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非MDR-TB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支持度、白细胞计数、锻炼、家庭收入、性别;MDR-TB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治疗持续时间;这提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还要注重患者心理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