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c趋化因子结合蛋白D6在人乳腺癌中的组成性、诱导性表达,探索D6对乳腺癌细胞成瘤性和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D6 mRNh在9种不同的人乳腺癌细胞系、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正常乳腺组织以及人正常脾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其在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用重组人细胞因子IL-1β(0.5,1,2ng/ml)、TNF-α(10,20,40ng/ml)、IFN-γ(10,20,40ng/ml)刺激MDA-MB-231细胞24h,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D6基因表达的改变。选用MDA-MB-435细胞,转染并挑选出D6稳定过表达的细胞克隆MCA-MB-435/D6。体外实验中,观察D6过表达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D6配体浓度的变化。体内实验中,建立人乳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生长曲线和肺转移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灶中D6的表达情况、标记移植瘤内新生血管(抗-CD34),ELISA法检测原发灶和裸鼠血清中CCL2和CCL5的改变。随机挑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2007年间乳腺癌临床组织标本72例及正常组织32例(平均年龄52.42±12.5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6 mRNA表达,结果数据用student-t检验分析,对D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Her2状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D6 mRNA在所有9种人乳腺癌细胞系、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正常乳腺组织以及作为阳性对照的人正常脾组织均有表达,并且在不同的乳腺癌细胞中其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细胞因子IL-1β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D6的表达,TNF-α则抑制其表达,而IFN-γ对D6 mRNh的表达则没有明显影响。成功筛选D6过表达的MDA-MB-435/D6细胞株。体外实验中,转染了D6质粒后的MDA-MB-435/D6细胞生长受抑制,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周期分布也发生改变,细胞培养上清中几乎所有的D6配体趋化因子的浓度都降低,尤以CCL2(MCP-1)和CCL4(MIP-1β)和CCL13(MCP-4)下降最为明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D6转染组移植瘤出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生长速度减慢,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肺内转移灶数目也显著减少;同时无论是在瘤体内还是在裸鼠血清中D6配体趋化因子CCL2和CCL5(NTES)都降低,瘤体内新生微血管也明显减少。人乳腺癌临床组织标本分析结果显示,D6 mRNA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ER、PR及Her2则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此外,虽然与癌组织相比,癌旁乳腺组织的D6基因表达水平略高,但其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
结论:cc族趋化因子结合蛋白D6在乳腺癌细胞、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及正常乳腺组织均呈组成性表达。D6 mRNA的表达至少部分地受细胞因子调节。乳腺癌患者临床标本中D6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本研究首次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证实人乳腺癌细胞可产生D6,体内体外研究的结果均提示D6分子可能主要通过对其配体趋化因子的转录后调控,从而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