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美术学院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传播、繁荣和衰落的过程,历时400余年.在西方,美术学院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机构,它同时也是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造型艺术家的组织机构.瓦萨利等人在意大利始创美术学院这一新机构的主要动因是提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等造型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能与诗人、哲学家等文人学者相提并论.在欧洲,这一初衷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得以全面实现.针对"古代艺术观"鄙视这些造型艺术活动的主要理由,美术学院的创始者们利用"阿卡德米"和"迪塞诺"的理性特质来使新机构与中世纪行会组织拉开距离,并将建立在古典艺术基础之上的、理想的"真实再现"作为迪塞诺艺术的最高原则.素描在美术学院中的核心地位主要是建立"理性"和理想化的"真实现现"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的,并非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真理.随着社会和艺术自身的发展,美术学院对于纯艺术理念的过分执著和恪守终于使之由先进逐渐走向保守和落后.因此,纯艺术理念的绝对化、教条化、片面化和僵化,实际上是导致美术学院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美术学院对于视觉艺术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造型艺术活动真正走向自觉,使之逐渐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整个视觉文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这种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人类艺术活动最本质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美术学院的意义和价值并没有因其衰落而成为历史或消失.所谓"美术学院的衰落"主要是指它在艺术观上和艺术教育观上的绝对优势而言,我们不应该把它理解为对美术学院的全面否定;另外,在当代社会,无论是作为一种艺术观还是一种艺术教育观,传统美术学院都无疑有着一席之地.这不仅与多元并存的当代社会并行不悖,更是与艺术的多样化本质特征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