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被试为喀麦隆孔子学院马鲁阿分院的汉语学习者,他们来自喀麦隆全国各地;首先用《语音成绩测试表》对其语音能力进行测试,得到106份有效语料,分析该语料了解其汉语发音情况,总结出主要的偏误现象并分析原因;还采用问卷对被试的语音学习策略进行调查,得到89份有效问卷,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其语音学习策略在语音成绩高分组与低分组、性别、年龄、生源地、学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学习时长、目的语环境与非目的语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发音方面,喀麦隆汉语学习者已掌握的法语或英语对其汉语学习产生负迁移;其语音偏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声母发音方面,将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第二,韵母发音方面,将单韵母u[y]读成[u]、发卷舌韵er[(?)]时不卷舌,将复元音韵母[uei]、[iou]、[ou]分别发音成[ui]、[iu]、[u],将前鼻音读成后鼻音,将[uen]读成[un];第三,声调发音方面,将第一声与第二声相混淆,将第三、四声发成第一声,第二声的发音偏误最为严重。其次,在汉语语音学习策略方面,不存在显著的的性别、年龄、语音成绩以及就读类别(是否师范类)的差异,但在情感策略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学历以及学习时长差异,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来自英语区的学习者比法语区的更多地使用情感策略,且前者的个体差异大于后者;第二,本科生比研究生更多地使用情感策略且个体差异更大;第三,学习时长为2年的学习者比时长为4年的学习者更多地使用情感策略。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喀麦隆汉语语音教学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语音教学能力;二是针对喀麦隆学习者的特点编写适用的语音教材:三是对喀麦隆学习者进行适当的语音学习策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