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学院川西园林化营造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3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台以来,佛教道场相继恢复,佛教教育逐渐展开,自八十年代起,内地兴办了大批藏语佛学院,现在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开展和正在筹办的藏语系佛学院培养佛教人才的事业。但是新的社会背景下应如何进行现代藏传佛教教育,创造怎样的现代藏语佛学院是值得探索的课题。现代藏语佛学院是以科学与哲学体系融汇传统藏传佛教,是建立现代藏语佛学院的宗旨。摆脱传统藏式佛教建筑的羁绊,赋予其时代精神,同时在校园的园林景观营造中体现地域特色,是本文力求探索的议题。论文以跟随导师的四川藏语佛学院工程设计为例,通过分析传统藏传佛教寺院园林的形制来体会藏传佛教本身的内在精神,并且贯通到现代藏语佛学院的设计当中,使现代藏语佛学院不仅满足宗教本身的精神需求与僧伽的使用功能,还要满足当代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的社会需求。以其所处场地的环境与地域文化特征为研究背景,以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对景观设计过程中选址布局、空间对比、形式风格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解决地域环境与藏传佛学院结合的方法。从而资鉴于现代佛学院设计和建设。文章分为5部分。第一章(绪论)对论文选题的背景、缘由、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提出了藏传佛学院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背景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分别阐述川西传统园林与藏传佛学院景观进行简述,并简单分析总结了川西传统园林与藏传佛学院景观的发展起源、功能需求与设计特点。对比分析现代藏语佛学院的设计理论。第三章通过对川西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分析总结,提炼出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探索对现代佛学院景观设计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并通过对藏语佛学院景观川西园林化手法的研究,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第四章回归案例,从实践出发,对四川藏语佛学院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第五章结论部分:通过对四川藏语佛学院当地环境特征与传统景观的研究,和对材料、元素等的引入与重组的实验之后,川西地方的佛学院景观不是纯粹的藏族形式,也不是单纯的复古,应该挖掘地域的文化内涵,以更加易于被接受的形式走进信徒、或佛学爱好者的心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4例患者采用先针刺百会、关元、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随后行推拿治疗,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疗效。结果:64例病人中,痊
法的概念是法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法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法理学探讨的核心问题。法的概念反映的是法的本质,但法的本质却是深藏于法的外在表现背后,因而要实现
本文通过对英德市商业街与城市道路现状的解读,提出未来规划模式的构想。
本文在辨析和引入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居住区规划存在的若干问题,阐释了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引入"社区"概念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结合课程实例,对居住区规划课程的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处理与施工监测措施,探讨了在场地条件限制下,采用钻孔桩和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和工字钢水平支撑两种不同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之树上的硕果,它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以独特的艺
重型卡车的平顺性影响了驾驶员的心理、生理和健康状况,并影响了货物的完好性,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运用多体动力学的理论和动力学软件,基于现实物理模型,建立了虚拟整车动力
客家土楼聚落是客家人在特定时期、特定自然环境下创造出的独特聚落形态。客家家族内部形态结构与居住行为的特征及其变化也影响着这个家族的聚落形态和建筑居住形态。本文主
归有光评点《史记》几十次,自以为得《史记》之神,史家也多强调其文章与《史记》之渊源关系,但这重判断总体说来停留于表面化的关联,且颇多误读,事实上,相当一部分论著对归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比较多的课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有利于统一全党思想,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有利于增强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