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TV承载网的应用层组播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TV即网络电视,是利用IP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种实时、非实时多媒体业务的交互式网络电视。它是利用现有的双向IP网络系统提供直播电视、点播节目、时移电视为主的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从目前IPTV业务的试运营情况看,它在图像清晰度、唇音同步、频道切换时间、频道数目等方面还较有线电视网有一些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①视频编码技术,②内容存储技术,③网络传输技术,④多媒体终端技术,⑤技术标准问题。在目前承载网的网速不高的情况下要提高电视的画质只能对承载网的传输技术进行改进,使其避免以单播方式来传输相同的节目内容,让邻近的不同终端用户在接收电视信息时只在主干网上传输一份数据,而在分支路由器上再进行数据复制和分发,即组播技术。组播是指同时把数据分组高效地发送给网络上多于一个的接收者,它是支持点对多点或多点对多点的通信模式。组播技术避免了多单播流为每个接收者建立通信连接并单独发送数据包的缺点,极大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并有效缓解信源瓶颈,是IPTV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组播的两种主要业务实现体制是网络层组播和应用层组播。网络层组播,又称IP组播,具有带宽利用效率高、端设备协议实现简单的优势。但是由于技术和管理的原因,IP组播短期内在Internet环境下却难以普及。应用层组播将组播功能从网络层上移至应用层,在不改变Internet体系结构的情况下,取得一种接近IP组播的带宽利用效率。应用层组播已经成为当前组播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不同的应用对组播技术的要求不尽相同,如组规模、动态性、组成员计算能力和网络接入状况等。IPTV将运营商的电视信号通过Internet传送给多个接收者,接收者可以是机顶盒、电脑、手持式移动电子设备。IPTV用户群的特点为:组规模大、用户分散、用户加入退出时间集中和内容传输实时等。目前IPTV已开始普及,但它的核心难题还是未很好地解决。本文在对IPTV进行组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著名的应用层组播协议NICE进行了改进。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①分析了IPTV的技术特点和当前的应用,研究了它的技术瓶颈及解决方案;②研究了当前IPTV承载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③研究了组播技术的原理和IP组播的特点,分析它们的特点及在IPTV中的应用前景;④对应用层组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剖析了各种应用层组播的优缺点;⑤深入研究了当前应用较广泛的应用层组播协议NICE,并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在当前的承载网中能更好地为IPTV服务的E_NICE,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E_NICE协议相关改进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Web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寻找所需信息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传统搜索引擎技术满足了人们一定的需求,但由于其通用的性质,仍然不能
随着近几年来社交媒体的流行,信息的产生、传播、分享变得越发容易。人们只需要通过发布微博,更新自己的社交状态就能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通信,交朋友,甚至进行商业贸易。电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随着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较新的技术,目前在国内科学界和工业界都属于研究的热点领域。无线
工作流作为实现现代企业业务过程管理和运行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改善资源利用、提高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本文对基于工作流的智能企业协同门户技
随着计算机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理论、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由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多机器人学研究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由于Agent理论的出现和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强透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SAR是一种相干成像系统,因此所成图像含有大量的相
论文在研究现有经典的人脸检测与识别算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计算机视觉应用系统框架,并围绕着“人脸检测”与“人脸识别”两大任务,实现了该框架的系统原型。首先,对Viola
传统的备份技术实现的数据保护间隔一般为24小时,属于冷备份技术;采用快照技术实现热备份,可以将数据的丢失风险控制在几个小时之内,但是快照技术只能保存快照点上的数据卷的
人脸检测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具有非常广泛的实用价值。本文在对人脸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人脸检测的速度和鲁棒性进行了探
视频人体运动分析[1][2]是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相互融合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其研究核心是从单个或多个视频序列中检测、跟踪人体,获取人体运动数据,重建人体的三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