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江苏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到城市中发展、生存,农村提前出现人口老龄化,土地抛荒现象较为严重。未来谁来种地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紧迫性更为明显,本文从江苏实际情况出发,对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状进行宏观分析,2006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649万人次、农民创业培训73万人、职业农民培训58万人,农业劳动力中持有专业证书比例达到14.86%。通过对江苏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江苏新型职业农民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历构成、经营种类等个体特征,对江苏职业农民培训特征进行分析,对培训费用承担主体、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而了解江苏职业农民培养投入的主体并可以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和经验,进而对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支持体系进行分析,对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推进三种管理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在培养资金保障中要理清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的分担比例,在财政不能完全覆盖的地区探索建立由财政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将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用于职业农民培育的支出设法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进行减免。在培养方式方法方面,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分工不同,按照专业技能型、生产经营型、专业服务型分类进行职业培育,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培养力量。对江苏实施土地流转制度对职业农民培养的影响进行分析,既要积极推广实施土地流转制度,也要防止新时期的“圈地”运动,防止土地流转的土地非农化。对适度种植规模制度进行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实行农业生产活动并非是越大越好,随着规模的扩大,人工成本、销售成本、农资成本、仓储成本等随之成倍数的增长,需要找到规模与效益的“黄金分割点”。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和支持体系的具体分析,从而提出适合江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策建议,个人需要加强职业归属感,企业要抽取一定的利润用于职业农民培育,政府方面则需要加强法规建设、提高财政补贴额度、引导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等,从而进一步服务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推动新时期江苏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