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及双相抑郁患者接受重复注射氯胺酮后的长期结局 ——一项自然随访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boy_z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过去的20年里,氯胺酮作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对单相和双相抑郁患者产生快速强大的抗抑郁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关注注射氯胺酮后的短期疗效,随访时间多集中在2-4周。关于注射氯胺酮后的长期结局的研究较少。这项研究旨在探讨单相和双相抑郁患者重复注射氯胺酮后的长期结局。方法:有108例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抑郁发作患者完成急性期治疗(为期12天,每周3次,共6次的氯胺酮(0.5mg/kg,40min)治疗后进入9个月的自然随访期。在急性期治疗后的第2周、第6个月和第9个月进行电话或面谈随访。采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用功能大体评定(the 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GAF)量表评估患者大体功能状态。结果:与基线相比,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的PHQ-9和GAF量表平均分显著改变(P<0.001),并在长期随访期间保持不变(P<0.001),在第6个月和第9个月,患者GAF量表平均分均大于70。71(65.7%)例患者完成了 9个月的随访,第9个月的缓解率和应答率分别为80.3%和78.9%。脱落组和未脱落组患者在第6个月的GAF量表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5),其他随访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脱落组与未脱落组患者PHQ-9平均分在各随访点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有56例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获得应答,有26(46.4%)例患者在9个月的随访中维持应答,且GAF量表平均分维持在70以上,MDD和BD患者间PHQ-9及GAF量表平均分无显著差异(P>0.05)。共16例患者在9个月随访期间抑郁症状复发,其中14(85.7%)例患者出现在急性期治疗后第2周。结论:急性期接受重复注射氯胺酮后应答的单相及双相抑郁患者,在继续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可能在9个月的自然随访中持续应答,且患者的大体功能状态在随访期间维持较高水平。持续组中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和大体功能无显著差异。抑郁症状的复发倾向发生于治疗结束后2周。有必要在未来进行更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进一步地研究氯胺酮治疗后的长期结局,延缓抑郁症状复发。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对河南省三家医院医生的癌痛认知情况展开摸底调查并由相同专家按照河南省癌痛质控标准进行培训,检查培训前以及培训后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癌痛病例情况,评估河南省癌痛质控督导对三家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1.制定关于癌痛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并经专家审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相关医务人员的癌痛认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2.以专家实地授课的方式对相关医生进行癌痛知识培训。3.通过现场评价电子病例的方
1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控所致的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不全,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婴幼儿多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其临床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2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对于儿童脓毒症临床特征分析较少,期待本次研究可对儿童脓毒症的临床数据分析提供一定资料,一定程度上指导临
背景三臂非劣效临床试验,是指同时包含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非劣效研究的临床试验,是目前公认的“金标准”非劣效设计。非劣效中不依从偏倚的控制策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三臂设计中该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使结论的有效性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对于三臂非劣效试验中控制不依从偏倚的效应估计及非劣效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以建立更完善的理论体系,支持实践应用和推广。方法本研究从监管接受度考虑,在ICH
背景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在肝胆外科主要用于肝肿瘤、肝段及胆道的可视化,使术者在肝切除中更加准确地识别肝肿瘤并实施更加精准的肝切除术。然而,ICG在肝胆外科的使用经验仍然匮乏,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术前注射ICG的时间和剂量不统一,患者的肝硬化背景对ICG清除效率的影响不确定,不同肝胆疾病的显影特点不明确等问题均有待研究,目前
快速现场评价(ROSE)是一项伴随于电子支气管镜介入过程的快速判读技术。具体操作:支气管镜下取材并制成片基、染色、判读,并结合临床信息给予诊断意见。ROSE在成人消化、呼吸、乳腺、妇科、肿瘤等临床学科中已应用数十年,近年来,被引入现代儿科介入呼吸病学,但目前其在国内儿童难治性肺病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甚少,尚无标准,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意见不一。研究目的:探讨介入肺病学ROSE技术在儿童难治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导致的狼疮性肾炎(LN)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导致SLE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SLE还可导致肠道损伤即狼疮性肠炎(LE),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被误诊。LN合并LE更易误诊,影响LN患者治疗和预后。本研究分析LN合并LE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LN病理与LE的相关性及预后。方法:在本中心LN队列中筛选出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符合LE的患者。LN病理类型根据ISN
研究背景:鲜红斑痣(PWS)是一种先天性的毛细血管畸形,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0.3%-0.5%。脉冲染料激光(PDL)是治疗鲜红斑痣的金标准,但对肤色深的亚洲人疗效有限。光动力疗法(PDT)作为一种替代疗法近年在国内的应用增多,已有许多关于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报道,但多为短期随访,长期随访的研究资料鲜有报道。相同波长的相干性光源KTP(532nm)与非相干性光源LED(532±10nm)都
研究背景和目的冠脉介入术后新发急性心力衰竭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尚缺乏针对该人群的风险预测模型,因此,本研究拟对冠脉介入人群建立术后新发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模型。研究方法1.患者人群:建模组:连续入组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脉介入术的2091名患者。外部验证组:连续入组广东、福建、新疆等多中心医院行冠脉介入人数2570名患者。2.观察终点:主要终点:冠脉诊疗术后新发急性心力
目的:1.观察脓毒症脑病的发生对患者病情的影响。2.探讨CD3+CD56+NKT细胞亚群及其共信号分子表达与脓毒症脑病的相关性。3.筛选脓毒症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到2019年5月期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和ICU就诊且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记录入选后危重病相关评分、化验指标、检测CD3+CD56+NKT细胞亚群及共信号分子表达,同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