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元孙所着的《干禄字书》是初唐时期一部重要的正字学着作,它对汉字的发展及规范产生过重要作用,影响甚大。《干禄字书》反映的是唐代的用字实际,但汉字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不能独立看待。由於时代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俗字,对後世影响很大,这些字很多都保留在碑刻材料中,故将这些碑刻材料其与《干禄字书》进行对比研究,既可探讨汉字的继承与演变规律,又可归纳唐代的正字观念。
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干禄字书》所收的337组正俗字上,将每一个字的不同俗体从魏晋南北朝碑刻拓片中截取下来,附例句与后,并考察其字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的使用状况,分析其继承与演变的特点。本文的主体是将这337组字按照其俗字形成的方式进行分类研究,共分七大类:一、构件增减变化;二、笔划增减变化;三、改变造字方式;四、类化;五、书体的影响;六、借用;七、仿佛性取约。分类后再通过与魏晋南北朝碑刻中的俗字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俗体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构字理据、研究其发展的趋势与规律,为异体字的研究提供依据,为俗字整理和汉字规范提供参考,为整理古籍、释读文献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