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过程表面缺陷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in_w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合金在实际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塑性变形以及切削面的剧烈摩擦,使得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微观组织发生变化,导致表面产生不同类型的缺陷,从而影响工件的刚度、强度、耐磨性、疲劳寿命等性能。前人的研究多以切削试验的表面完整性数据分析为主,针对钛合金切削加工表面缺陷形成机理的研究较少,对表面显微组织与其性能的关系仍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以TA2、TC4为研究对象,采用车削试验、表面粗糙度表征和正电子湮没技术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观察表面微观显微组织。计算TA2、TC4的价电子结构,阐明钛合金已加工表面缺陷形成机理,揭示加工表面缺陷与合金成分的映射关系,从而提高钛合金的使用性能。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1)采用单因素方法,通过改变加工切削用量,对TA2、TC4进行车削试验。制作已加工工件的金相试样,观察表面微观组织结构,得到工件的表面缺陷类型,进而探究不同切削用量对表面缺陷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相同材料,表面微观组织结构对切削参数呈现各向异性,进给量越大,表面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越大,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的影响不明显。在不同的切削参数情况下,TA2和TC4的表面缺陷形式均以位错型缺陷为主。(2)通过正电子湮没技术,揭示切削参数与TA2、TC4已加工表面缺陷的映射关系。研究表明:降低切削加工的切削速度可得到较低的表面缺陷浓度;加工两种材料时应尽量避开进给量为0.2mm/r的情况;加工TA2时优先选用背吃刀量0.2mm,加工TC4时优先选用背吃刀量0.25mm。(3)通过慢正电子束技术,对位错型缺陷的电子密度、微观结构和缺陷形成过程进行深入表征。研究表明:切削速度为76m/min时TA2的表面质量较高;选择切削速度为30m/min和76m/min对TC4进行车削加工时均可以得到相对较好的表面质量。进给量对TA2表面质量的影响不明显;进给量为1.0mm/r时,TC4可得到较好的表面质量。(4)研究界面价电子结构与TA2、TC4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而分析添加Al、V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TA2中共价键与金属键共存,由于键合力的作用,使得TA2容易发生断裂、塑性形变。而TC4合金中由于Al、V元素的存在,使得强度增大,阻碍了位错运动,因此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的几率低。结合电子密度计算结果可知,TC4界面电子密度不连续,产生位错型缺陷的几率较低。这与慢正电子束试验的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价电子结构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对译者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必须掌握适当的翻译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译文的质量,实现不同语言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大学生是新时期的人才,如何保证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在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体育教学的角
背景:铁调素是机体铁代谢的主要调节因子,其代谢紊乱会导致铁超载或者铁缺乏。肝脏是合成铁调素的主要器官。研究发现心脏、肾脏、肠道等器官或组织也可合成铁调素。肾脏铁超载与肾脏纤维化、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密切相关。目前动物实验发现肾脏内铁积聚的水平与机体内整体铁积聚程度不相关,肾脏铁调素合成在肾脏内铁积聚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此研究探讨肾脏铁调素合成与肾脏铁积聚、氧化应激及肾脏纤维化的关系。目的:本研究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