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唐代边塞诗英译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英译的唐代边塞诗作品进行分类对比研究,探讨唐代边塞诗的具体英译策略和最佳英译方法,从而为唐代边塞诗的最佳英译表达方式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章内容:第一章通过比较和分析中英古典格律体诗在平仄、调格、音韵上的差异来说明在中英两种语言条件下古典格律体诗在音律方面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首先,平仄和调格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其基本组成单位和变换形式上,平仄是由汉语读音的四声调构成,并且有固定模式;而调格是由英语单词的轻重音节组成,无固定模式。平仄的变换形式是在其固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拗救”等一系列方式使固定的平仄模式发生变化,而调格的变换形式主要表现在音步数量的加减和基调格音节的变化上。其次,就音韵而言,律诗以平声韵为主,一韵到底,韵押在偶数句的末尾字上,起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英格律诗的押韵位置不固定,有头韵、腹韵和尾韵,其中的尾韵无需一韵到底,可以规律性地换韵,分为交韵、随韵和抱韵三种形式。通过对两种诗歌音律特点及差异点的分析,为唐代边塞诗英译作品的音律分析提供理论框架。第二章根据许渊冲先生译诗“三美”原则中的“意美”原则为英译唐代边塞诗的翻译标准,主要从音律、意象和诗句三方面对唐代边塞诗英译作品进行分类对比分析,探讨在运用不同英译策略及方法的情况下,唐代边塞诗英译作品的英译效果与原诗句“意美”的关系,据此确定唐代边塞诗英译的最佳英译方法和表达方式。并对唐代边塞诗的各类英译文体进行整体分析,探讨韵体译诗、非韵体译诗和自由体译诗这三种英译文体的各自特点以及运用情况,以便为英译唐代边塞诗在文体构架上提供参考。第三章通过对唐代边塞诗诗句和意象特性分析,探讨唐代边塞诗诗句和意象英译的具体英译策略及方法。诗句英译方面涉及到的英译方法有增译、省译、调整句序、直译和意译等;意象英译涉及到的英译方法有音译、直译、意译、模糊性翻译法、音译与直译或意译相结合译法,另外还有注解译法。针对这些英译方法在唐代边塞诗英译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运用,需要以最接近唐代边塞诗“意美”效果为主要英译目的进行灵活地选择。论文通过以上三章内容由点到面地对唐代边塞诗英译作品的音律、英译文体和英译方法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说明,主要探讨了唐代边塞诗英译作品对原诗“意美”的整体还原程度,从而了解唐代边塞诗在英译实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英译方法和策略,以便为唐代边塞诗英译的创新性表达实践提供实践思路及实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