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发展营养体农业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养体农业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提出来的新概念,它是一种以收获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要目的农业结构形式。本文首先对营养体农业的概念、含义、生态与经济效益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研究区贵州普定县后寨地下河流域的自然地理、地貌、岩溶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土地利用方式等,探讨了该地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营养体农业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ArcViewGIS3.3软件对该地区的岩溶水文地质和农业结构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基于该地区地质特点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营养体的建议。在评价过程中充分体现了GIS空间分析技术直观、方便、快捷的特点。 本研究对后寨地下河流域的农业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在研究区发展营养体农业的措施和方法,并采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对其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估算,从理论上支持该区发展营养体农业: 首先,在基本农田地区通过0-5°之间的缓坡旱耕地及优质水田种植粮食作物,保证基本口粮问题。在5°-15°之间的斜坡耕地保证粮食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采取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来发展营养体农业,可以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910,278.6元;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营养体农业,收益可以达到2,135,1360元;经济作物一牧草轮作发展营养体农业,种植一年牧草后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888,000元。并且营养体农业在遏制水土流失、培肥地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基本农田地区发展营养体农业既保证了农民的口粮,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其次,在坡度15°-35°的陡坡进行退耕还林的同时,林下有选择的种植以豆科牧草为主的绿色营养体饲料牧草,这样可以通过牧草发达的根系积聚腐殖质土壤中氮的含量,这不但对栽种的树木有促进作用,而且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都有很好的效果。经计算,在后寨河流域,在15°-35°之间的陡坡耕地实行林下种草可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为1,907,100元。 再次,由于人工牧草是有选择性的优良草种,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和增加土壤肥力能力以及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建议该地区草地系统发展以人工牧草为主的营养体农业,后寨地下河流域35°以下的天然草地经过人工改良后可以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为15,921,180元。 最后,在石漠化区发展营养体农业,主要采取人工造林、种草相结合的措施,既可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又可提高农民收入。研究区坡度在35。以下的石漠化区发展营养体农业可以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4,682,508.6元。 综合上述,研究区后寨地下河流域发展营养体农业后的直接年经济价值为51,660,427.2元,按照后寨地下河流域总人口32267计算,人均增加收益1601元,基本可以解决贫困问题。发展营养体农业后对于控制研究区水土流失及石漠化、增加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都有重要意义,是今后该地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简述了泾阳南塬区域地质环境和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区内黄土滑坡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塬边斜坡环境演化过程、灾害损失经济评价、边坡稳定性区划以及黄土滑坡灾害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泾阳南塬塬边黄土滑坡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寨头村、庙店村和蒋刘村一带;在时间上表现为三个活跃期(即:1982~1984年,1992~1993年和1996~1997年)。近年来,黄土滑坡的滑动土体
二连盆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大型中生代沉积盆地。前人主要依据古生物资料对二连盆地内的钻井进行地层划分,一直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定年证据。这给研究盆地的地层演化历史、
内陆封闭、半封闭性湖泊是气候和环境演变的敏感指示器,湖泊沉积物记录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与其它自然历史记录相比,在恢复和重塑各种短时间尺度的环境序列上具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储集空间、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生界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