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断性是先秦儒墨道法思想的一个基本共性。独断性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非批判性,即认为自身学说即真理,并且非理性地批判他家学说与应对他人的批判;二是唯一性,即认为只有自己或者践行自己学说的人才能肩负起平治天下的历史使命;三是排他性,即排斥他人主张,甚至希望消灭他人主张。这三个特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是判断一种学说是否具有独断性的重要标准。在学术态度、学术宗旨、治世途径上,先秦儒、墨、道、法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非批判性、唯一性与排他性。而学术态度是先秦诸子对自家与他家思想的总体看法,学术宗旨是先秦诸子思考问题的根本指向,治世途径是先秦诸子思想的主体内容,先秦儒、墨、道、法思想在这三个方面表现出了独断性的两个或三个特征,因此,可以说,先秦儒、墨、道、法思想都存在着鲜明的独断性。在学术态度上,先秦儒、墨、道、法思想斗显现出了强烈的非批判性与排他性。他们的非批判性表现为认为自身学说即真理,并且非理性地应对质疑与批判。他们的排他性表现为对其他诸家理论的排斥、不容与挞伐。在学术宗旨上,先秦儒、墨、道、法思想都显现出了强烈的的唯一性与排他性。他们都以平治天下为宗旨,但他们都认为只有自己或者践行自己学说的人才能平治天下,其他人都不足以承担起这个责任。在治世途径上,先秦儒、墨、道、法思想都希望借助君主的专制权力自上而下地改造社会,他们单方面地强调以君主为核心的国家机器对社会的支配作用,忽视和排斥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与权利。他们选择表现为权力独断的治国路径,是其思想独断性的必然结果,是其思想向政治投射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学术态度的非批判性、唯一性与排他性,学术宗旨的排他性和唯一性,治世途径反映出的独断性,表明先秦儒、墨、道、法思想都存在着独断性。认识先秦儒、墨、道、法思想共有的独断性,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时代特征,有利于认识中国传统学术与专制权力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今天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