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多基因位点分子分型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是猪格拉瑟氏病的病原菌,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的败血症或以多发性浆膜炎,心包炎,关节炎以及脑膜炎。用传统免疫学方法已证明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血清型且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然而,用传统的血清型分型方法每年有高达15-20%的野生株不能分型。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发展了基于DNA指纹图谱的基因分型(限制性内切酶图谱,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ERIC-PCR)等研究,然而,这些分型技术都是基于不同条带大小的比对,产生的数据很难共享,无法全面性比较,菌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也很少,同时现阶段我国目前尚无用于血清型和血清学研究的特异性血清和抗原。因此,用DNA测序的方法研究多基因位点分型,对于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关系,揭示菌株的基因型与毒力之间的相关性,为革拉瑟氏病免疫预防奠定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对副猪嗜血杆菌86个分离株的7个持家基因,包括ATP合成酶β链(atpD)、翻译起始因子IF-2(infB)、核糖体蛋白β亚基(rpoB)、苹果酸脱氢酶(m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3pd)和延胡索酸还原酶B(frdB)进行了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分析了序列类型(ST);构建了邻联(NJ)树和系统进化(UPGMA)树,分析了菌株之间的进化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 7对引物用于副猪嗜血杆菌7个持家基因的扩增;在同一优化的PCR反应条件下,每个菌株都扩增出7个大小为450-600bp的条带。2对46个菌株的7个基因位点的序列进行测序,用软件对序列编辑、队列比对、建立MLST定义、等位基因序列文件等,并和PUBMET公布的40株菌株7个基因位点的序列一起,与牛津大学动物系Keith Jolley合作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86个分离株的MLST数据库,建立在国际互连网上的这些分离株的等位基因图谱或序列型,构成了可以不断扩展的真实分离株资料。这些资料为进一步构建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流行病学的全球完整图谱和更详细的研究该微生物的群体遗传学提供了重要基础。3.经START2分析发现所研究的分离株有高度的遗传异源性,86个菌株被分成74个序列类型。基因平均距离为0.674,IA=0.804。每个基因位点存在64~76不等数目的等位基因。基因序列多态性位点最大(fedB)达325和(6pgd)219,最小(infB)为77。4.用UPGMA分析确定了5个菌群。5.发现同一猪场或同一头猪可分离到不同(达到10个)的副猪嗜血杆菌,发病猪和未发病猪上呼吸道均存在毒力菌株。
其他文献
松香是我国极其丰富的一种可再生天然优势资源。松香树脂酸及其衍生物显示出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年来,通过对松香树脂酸进行结构改造,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衍生物,已成为有机合成化学和天然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先以松香和马来酸酐反应制备马来松香,设计并合成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马来松香基双磺酰胺和马来松香基双硫脲等两类马来松香基双官能团衍生物,为松香的深加工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本文以松香为原料,在高温下与马来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