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引导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懈奋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呈现出“西强东弱”与“东升西降”并存的局面,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受着两个大局带来的时代大考。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生力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新时代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当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有所提高,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自身的爱国意识,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感。但是受到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和西方社会思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也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因此,在新时代深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大背景,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矛盾分析法,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合理且可行的有效举措,以期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新思路。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背景、意义、创新点、研究思路与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第二章,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概述,主要阐述了爱国主义相关概念、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第三章,以沈阳市的7所高校为例,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阐述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社会环境带来冲击与挑战、出现教育的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大学生存在爱国知行脱节现象等问题,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成因分析,总结得出新时代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分别来自于社会环境、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第四章,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对策,即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发挥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培育大学生的自身理性爱国能力等措施。
其他文献
期刊
在“大国小农”国情下,小农户数量众多且将长期存在,农民合作社作为“组织化小农”的重要方式,是小农户同现代农业发展之间有机衔接的必由之路。然而资金匮乏、融资困难成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障碍。一方面,合作社是以交易和劳动为纽带的“人的联合”而非资本的联合,便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和贷款支持,也侧面表明合作社自身的“造血”功能即缓解内部融资难题是其长远发展的关键,而合作社成员是“造血”过程中的核心力量
学位
美育能够满足人精神的享受,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并且能培养人的美学素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担负着党的思想建设与群众性思想教育的职责。美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产生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美育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在国家和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情况下,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重
学位
<正>一、上课不能被多媒体技术"绑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师多了个绝佳的帮手,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但在实际运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备课时把教学设计做成课件,上课时就照着课件,按部就班,对于学生的质疑和思考,教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师生被多媒体技术"绑架",被课件牵着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抑制、被消磨、被扼杀。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生成性和领悟性,课堂上,
期刊
期刊
期刊
就业作为农民最为重要的谋生手段,不仅有利于拓宽其收入来源,更为农民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发挥小城镇在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农村转移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的城市迁移,面对新型城镇化的政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更高标准、更严规范对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强化了农业高校强农兴农、培育高质量农用人才的使命担当。农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对培养“新农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同时,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清单不断扩容拉长,对思政课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思政课获得感不仅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审视教育资源的供
学位
苹果营养价值高且耐储存,是典型的季产年销水果,然而苹果在采收、运输、存储和分级等环节都可能会受到损伤。在我国,果实采收主要还是依靠人工,且收获环节劳动力需求大、劳动强度高,水果产业必须通过机械化作业来减少对劳动力需求,面对机械化作业果实损伤率高的问题,研究新型采收平台及其输送装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研究苹果的力学特性及采摘后苹果在输送过程中的损伤原理,为新型采收平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苹果机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