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高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及战略选择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奥运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的关键时刻,同时也是我国环境高技术产业发展上升的最佳时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面向世界,同时也是对中国的挑战。以奥运为契机,中国积极鼓励发展环境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快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企业的退出和改造,利用环境高技术优势,促进其产业化。 本文从国际化和产业国际化的概念及界定出发,概括论述了相关的环境经济学理论、国际贸易与成本理论,并对产业国际化的目的及特征以及产业国际化战略的内涵进行阐述,作为全文分析的起点。接着引入了产业国际化视角,从影响国际化战略因素、产业国际化动因、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使战略理论研究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区域进入和市场进入是中国环境高技术产业国际化路径的两个关键点,我国环境高技术产业如何运用这两种途径应慎重考虑。重点章节通过对这两种途径的国际经验和对比分析来考察各自对中国环境高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状况的影响。之后,从中国面临的国际市场境况出发,论述分析了中国对外合作及区域投资的战略选择和环境高技术产业国际化投融资的战略选择。重点章节分别研究了这两种实现途径,并把握其国际化路径和国际战略的一致性,此点是中国实现环境高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 文章结合奥运契机下我国空调产业环境高技术的成功运用、国际化发展,针对我国环境高技术产业国际化主要障碍提出了阶段性的战略对策。在参考国外市场进入路径和产业国际化战略经验后,得出中国环境高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建议。
其他文献
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经济部门的不同组合与不同配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见,对各经济部门的合理规划、设置与发展对经济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环渤海区域已经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引擎,但环渤海区域尚未形成一个全面合作互利的经济圈。虽然各个省市的经济都在快
物流科学自产生以来就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成为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新学科之一。物流科学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物流活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
为了将人类活动排放的含有甲烷的废气用于聚-β-羟基丁酸酯(PHB)合成过程,以M.trichosporium OB3b为菌种,考察硫化氢(H2S)和甲硫醚(DMS)对甲烷氧化菌生长和PHB合成的影响。实
目的:运用卫生统计学和卫生经济学的方法对2004年~2006年湖南省医保长沙市参保职工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伴随着经济国际化的深入演进和全球服务业的加快转移,服务外包作为服务贸易的新形式,已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通过承接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