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乌龙茶假眼小绿叶蝉生态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16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Gothe)是福建安溪县紫云山区茶园最主要的害虫,其防治技术是有机茶生产中的关键.该试验在详细调查了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础上,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其与环境、寄主植物、天敌之间的生态学关系,分析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制定综合措施,利用不用药剂或少用药剂的生态学控制技术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该课题组曾经合成了一系列(2-甲基-2-苯基丙基)二环己基锡衍生物(PhMeCCH)CySnX,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有很好的生物活性,为了进一步对这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我们合成出了二(2-甲
纤维素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植物生物量中含量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被纤维素酶转变成为葡萄糖,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真菌的纤维素酶可分成三类: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这三类酶协同作用降解纤维素。 嗜热真菌(thermophilic fungi)产生的纤维素酶在高温条件下具有高活力和稳定性;并且与中温真菌一样,嗜热真菌产生的每类纤维素酶普遍含有多种类型的组分。嗜热真菌Ch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
该文较系统地综述了羧酸酯型、非酯型、含磷(膦)酸酯基拟除虫菊酯的研究成果及现状.为了探索新型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利用具有较强亲水性的膦酸酯基或杂环胺基,采用类同合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