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特征与地貌景观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attle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5′36″-120°23′45″,北纬26°55′02″-27°10′03″,面积225.10 km2。福鼎地处巨型新华夏系构造东部沉降带内,南岭纬向构造横亘东端,奠定了福鼎地区主要为北东—南西,东—西向的构造格局。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其中侏罗系和白垩系最为发育。岩石主要为燕山晚期侵入岩和喜山期侵入岩,其中最具特色的为晚白垩世晶洞碱长花岗岩和新近纪斑状辉长岩。晶洞碱长花岗岩是本区主要的造景岩石,岩石呈肉红色,含晶洞2%-4%,洞径小者约3mm,大者可达10cm以上。晶洞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的深源浅成花岗岩,是陆壳伸展拉张的岩浆记录。太姥山是中国东南沿海晶洞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发育最为良好的地区,是此类地貌的典型代表地,与其它花岗岩地貌相比有其独特性。研究区域内由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等组成的峰丛,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栩栩如生的造型地貌和千姿百态的石蛋,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太姥山晶洞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的发育、演化与岩性、构造、特别是湿润的气候有关,而与处于冰川、荒漠环境的花岗岩地貌对比相去甚远。该类型遗迹对花岗岩岩石学、地貌学、新构造运动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科普价值。花岗岩是地球的大陆上出露最多的岩石类型之一,花岗岩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之一,花岗岩景观是重要的岩石地貌景观之一,在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公园(包括国家级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这些花岗岩景观园区已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福建太姥山晶洞花岗岩地貌的考察及研究,认为本区花岗岩地貌的主要类型为峰丛、石蛋、石瀑及崩塌堆积地貌等。根据地貌类型和形态特征对本区花岗岩地貌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当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岩性特征等对花岗岩地貌的形成条件及演化模式进行论述,最后对比分析了太姥山与国内其他主要花岗岩地貌的特征。
其他文献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演变具有特殊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社会现实生活变迁的“时代问题”,也关联理论和文明创新自觉的“学术问题”。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
研究了用工业废硫酸改性电石渣取代石膏磨制硅酸盐水泥的可能性,探讨了改性电石渣对水泥的物理性能和水泥水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改性电石渣代替石膏,对水泥浆体及混凝土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国外大酒店到中国发展.星级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之一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建筑行业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暖通空调行业提出了新的标准,对节能设计方面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湖州市东部,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规划统一划定重点保护区与传统风貌协调区,构建分级、分层次保护体系;推进土地利用性质变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