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中央提出要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这些目标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国家为此于2005年12月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要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今年是松江工业区成立十六周年。十六年来,松江工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开发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长期依靠土地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及为在各工业区之间激烈竞争中能招进项目而缺乏对落户项目的甄别,使松江工业区在产业发展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产业的集群程度不高、总产出的增值率偏低、单位土地的税收产出不高、综合能耗呈逐年上升趋势等等。这不仅使松江工业区大量消耗了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短期内税收收入无法弥补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更与国家提出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节能降耗等总体目标相矛盾。松江工业区的这些问题,在其他开发区的发展中也同样存在。
本次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研究,拟通过对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中产业发展、产业关联、产业结构演变、产业布局以及产业群、区域经济梯度等理论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相关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的对比,摸索出开发区在产业结构方面的评价方法,并以此判断松江工业区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松江工业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明方向。
此外,最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苏、浙、沪地区产生了大量的开发区。在约20年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开发区项目的原始积累过程中,均与松江工业区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在相同的大背景下,这些开发区近几年也都开展了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因此,研究松江工业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对苏、浙、沪地区其他开发区而言,也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