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福利的影响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lear0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入世十年,随着我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全球分工体系中,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均经济增长率10.4%,经济总量由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年,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突出的贡献作用,平均贡献率为35.2%,年均拉动经济增长率为3.6%。但与此同时贸易条件恶化程度同样引人注目,以2000年为基期,到2011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为72.79,恶化程度达到27%。贸易本身不但是货物服务的交换,也是福利来源的一部分,并且间接影响国内经济。通过对外贸易可以让国内生产者参与国际竞争,可以激励生产者提高生产技术、创新生产方法等,从而成为福利增长的重要催化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是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是产出增长并不等同与收入增长,也不等同于国民经济福利的增长,因为最终决定福利水平的因素是收入而不是产出,同时贸易条件改变会扭曲以实际GDP作为衡量的收入的大小,所以本文引出实际国内总收入即实际GDI的概念,分析贸易条件改变如何影响实际GDI,影响国民经济福利。经济学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贸易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国民收入,但在中国却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在政策实践上也多被轻视。本文以实际GDI测算为重点,构建实际GDI测算框架,测算中国1993年至2011年实际GDI增长率,分析贸易条件恶化是如何蚕食国民经济福利的增长的,并测度由贸易条件恶化引起的潜在福利损失的大小。最后在上述测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弃一味追求GDP高增长情节,优化进出口结构,积累人力资本等政策来改善我国贸易条件,降低因贸易条件损失造成的隐性福利损失等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运用界面和界面管理概念,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多主体、多维度、跨场域的活动特点进行解构,将协同创新诸多冲突协调分解为组织界面、任务界面和流程界面的管理与协调。当前我国产
通过对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析发现,获奖项目主要集中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基本建设两大主题,成果以高职教育类为主,所属省区以东部发达地区为主,第一完成人以院校
地方本科院校破解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需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入手,推进以专业为载体的综合改革,打破制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各种条框。通过改造传统学科型专业设置模式打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是用于在世界各国进行的教育系统比较统计的框架。新的ISCED(2011)重新定义了高等教育,搭建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增补了
高职院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弊端,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缓解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应遵循适应性、前瞻性
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为进一步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完善税收制度,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按照建立现代型增值税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时代发展浪潮,建筑行业的总体规模、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然而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工程管理水平尚
森林火灾属于突发性较强、破坏性较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本文以2006年5月25日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为例,在利用时间分辨率较高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中红外
运用信息技术变革高校的课程单元与教学模式,从大学的细胞层面促进高等教育与信息社会的融合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有效整合的平台,MOOC兴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