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μm高功率低噪声单频光纤激光技术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μm单频光纤激光在高分辨率光谱学、非线性光学、激光雷达和引力波探测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μm单频激光对人眼安全,可应用于大气中的相干探测和空间通信领域。相比于常见的1.0μm单频光纤激光,2.0μm单频光纤激光拥有更高的非线性效应阈值,在单频光纤激光输出功率提升方面更具发展潜力。此外,高功率单频光纤激光可应用于长距离相干探测,且其低噪声特性使得探测灵敏度更高。为了满足相关应用领域对高性能激光光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展2.0μm单频光纤激光功率提升和噪声抑制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分布布拉格反射型(DBR)单频光纤振荡器(种子源)和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系统,开展了2.0μm单频光纤激光种子源的高效输出及其功率放大与强度噪声抑制等系列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高功率高效率2.0μm单频光纤振荡器技术研究:首先,建立了基于同带泵浦掺铥光纤的谐振腔理论模型,分析了泵浦波长和增益光纤长度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其次,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设计并优化了DBR掺铥锗酸盐玻璃光纤谐振腔,实现了功率为617m W、斜率效率为42.2%、波长为1950 nm的单频光纤激光输出。再者,对DBR短腔结构掺铥锗酸盐玻璃光纤振荡器的输出激光波长进行了拓展研究,实现了波长为2015 nm、功率为90 m W的单频光纤激光输出;(2)2.0μm单频光纤激光同带纤芯放大技术研究:首先,建立了同带泵浦掺铥光纤放大器的理论模型,模拟与分析了在同带泵浦掺铥光纤过程中输出功率演变规律以及斯托克斯光对激光功率提升的影响。其次,实现了功率为113 W、信噪比为65 d B的1.6μm光纤激光输出。最后,以1.6μm光纤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对纤芯直径为9μm的单模单包层掺铥光纤进行了纤芯同带泵浦研究,实现了功率为55.3 W、线宽为7 k Hz的1950nm单频光纤激光输出,其光束质量因子Mx~2和My~2分别为1.01和1.03;(3)2.0μm高功率单频光纤激光及模场优化技术研究:首先,建立了包层泵浦掺铥光纤激光放大理论模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功率放大级进行了优化。其次,设计了2.0μm单频光纤激光放大系统,实现了功率为110 W、线宽为6.3 k Hz、偏振消光比为16.2 d B的1950 nm单频光纤激光输出。此外,建立了大模场面积光纤激光放大器中横模损耗模型和横模模场耦合模型,并设计了圆角方形盘纤结构以优化模场。基于数值模拟结果,设计了大模场面积掺铥光纤MOPA系统结构。最后,实现了功率为316 W、线宽为8.4 k Hz、光束质量因子Mx~2和My~2分别为1.19和1.17的1950 nm单频光纤激光输出;(4)2.0μm单频光纤激光放大器强度噪声抑制技术研究:一方面,提出了基于光纤放大器非线性饱和放大效应的全光学相对强度噪声抑制技术。根据理论模型优化了双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饱和放大状态,在1-200 k Hz频段内有效地抑制了放大器输出激光的相对强度噪声,其最大抑制比为24 d B,最终实现了相对强度噪声为-135 d B/Hz@20-40 k Hz、功率为5.16 W的1950 nm单频光纤激光输出。另一方面,探索了光电反馈分别作用于预放大级和功率放大级的半导体泵浦源,研究和分析其对输出激光强度噪声的影响,在0.2-13 k Hz频带内有效抑制了放大器输出激光的相对强度噪声,其最大抑制比达20 d B,最终实现了相对强度噪声为-140 dB/Hz@0.6-4 k Hz、功率为5.86 W的1950nm单频光纤激光输出。
其他文献
妈祖的膜拜是华人非常普遍的民间信仰。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是移民社会,华人在陌生异地谋生,会祈求乡土神明的保佑,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方言和地域群体集结聚居后,就建庙宇祭拜自己的乡土神明并建立会馆。本文以马来西亚一个华人聚居区适耕庄的水尾圣娘庙为考察对象,呈现妈祖信仰和庙宇在华人移民播迁马来西亚的历史过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对华人族群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
物理上,自由空间中声源辐射的声波自由传输,室内环境中声源辐射的声波还受到室内边界的反射等作用,形成复杂的物理声场。倾听者进入声场后,其自身的生理结构也会对声波产生散射和衍射作用。最后,双耳接收到的是经过环境与生理结构作用后的声压信号。无论物理声场如何复杂,听觉感知都是由听觉系统对双耳声压信号进行识别与分析而产生的。听觉系统对声音空间属性的主观感知是听觉感知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称为空间听觉。声音的空
目前,园区网络的三级架构模型已经无法满足云计算网络发展的需求。分布式应用的数据处理需求,使数据中心网络的带宽瓶颈从南北向变成东西向,采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的云计算网络模型可以满足当前大数据数据交换的网络需求。该模型采用Clos硬件架构,基于软件实现了SDN控制器与Neutron网络模块集成。笔者探讨基于SDN的云计算网络模型,以期为相关研究
随着大尺寸平板显示器向8K及以上高分辨率方向的快速发展,超高画质的需求对显示器的时序控制器T-CON和源极驱动器SD之间的高速传输提出了极大的挑战。8K数据的大传输量和高传输速率,使得大尺寸显示屏的负载和寄生效应对信号传输路径的影响十分突出,导致信号传输系统的不稳定和传输信号质量的恶化。为了解决8K显示面板的频率带宽和信号传输质量等问题,本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提出了新型点对点高速信号传输技术,对传输协
微尺寸LED(Micro LED)器件及其阵列因其功耗低、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等显著特点,在显示、通信、医学治疗等领域,例如显示器的背光单元、自发射显示单元、以及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射端光源等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为此,亟需设计和制备满足需求的高效高性能的微尺寸LED器件。针对微尺寸LED器件发光效率、-3 d B带宽特性的影响因素,本论文从提升发光效率的角度着重在器件结构、侧壁结构及其集成上开展了仿真
金属氧化物(Metal Oxide,MO)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因具有以下优势:1)载流子迁移率适中;2)大面积均匀性好;3)工艺制备温度低;4)可见光透过率高,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领域和新兴柔性应用中最有前景的新技术之一。然而,随着新型显示技术朝着大尺寸、超高清、高帧率和柔性应用等方向发展,TFT作为显示面板的构成要素,要求其必须往缩小尺寸和减小沟道长度的方
由于固体燃料成分复杂,其燃烧会经历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属于非均相燃烧体系。深入理解燃料燃烧特性及燃烧产物的形成及转化过程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控制污染物生成的基础。在高温条件下,固体燃料的燃烧反应很快,目前的燃烧模型仍存在适用范围小、经验参数选取困难等问题,燃烧特性及产物的实验研究是发展和优化燃烧模型的重要依据。对于高温复杂环境下的原位快速测量技术的发展为燃烧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本文致力于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奋斗目标,并将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这是新时期破解发展矛盾、促进城乡融合、激发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着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市增强区域增长极和动力源功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
超薄高密度柔性集成电路封装基板(FICS)在柔性电路板基础之上,往更高集成密度、更轻薄、更易弯曲扭转的方向发展。随着IC行业进入7-14纳米制程,超薄高密度FICS也进入2m以下制程,对材料和制造过程的品质控制性能要求也不断提升。在FICS表面缺陷检测过程中,仅靠基板传统检测方法,已无法达到工业生产的精度要求。在FICS图像预处理环节中,存在去除噪音的同时去除原有图像的纹理信息等问题。对于高倍显微
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神经系统主要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传输电信号来协调身体各部位的活动。无论是中枢神经系统还是周围神经系统损伤都会破坏脑组织与目标组织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导致患者功能的丧失。因此恢复神经组织电信号传导功能,重新与远端目标组织建立信号传输,是神经损伤修复的关键。而目前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细胞治疗、外泌体治疗及组织工程支架治疗等策略均忽略了神经电信号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