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世纪70年代,管理层在职消费问题就已经被提出,但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却鲜见,直至近年来,管理层在职消费才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务院国资委于2006年颁布了《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规定职务消费为企业负责人为履行工作职责所发生的消费性支出及享有的待遇。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自2006年起也发布诸多文件,开始进一步规范管理层在职消费行为。由此又引致了对管理层在职消费问题的再次重视。公司治理作为用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有效制度,能否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者希望了解公司治理究竟怎样影响管理层在职消费,监管者也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加强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管理和监督,为今后如何制定有效的控制手段防止过度的在职消费找到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先通过理论分析阐释了产权性质、公司治理与管理层在职消费的关系,再通过经验检验加以证实。本文共包括以下6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主要的研究内容与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以及研究的局限性。第二部分,国内外文献综述。本部分对既有的相关研究作了分类综述。第三部分,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本部分首先明确了有关管理层在职消费和公司治理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公司治理与管理层在职消费的关系,进而分析了产权性质、公司治理与管理层在职消费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研究设计。本部分详细说明了样本选取方式与数据来源,并具体介绍了本文的模型设计与变量设定。第五部分,研究结果与分析。本部分列示了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公司治理能够抑制管理层在职消费,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因素对管理层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有所不同。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本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发现:1.公司治理能够抑制管理层在职消费。具体而言:(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职消费水平越低。(2)股权制衡度越高,大股东的控制权被分散,多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内部相互牵制,对管理层的监督更加有效,从而抑制了管理层在职消费。(3)董事会规模越大,会造成沟通阻滞,从而降低董事会本身对于管理层的约束力量,弱化了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力,管理层在职消费水平越高。(4)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可以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降低管理层在职消费。(5)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管理层对在职消费的追求。(6)管理层的薪酬激励能够制约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相对薪酬越低,管理层以在职消费替代薪酬的边际愿望越强。2.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因素对管理层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有所不同。具体而言:(1)从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看,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董事会规模越大,管理层在职消费水平越高。相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公司领导权分离度对管理层在职消费的影响较为明显,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均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效果越好,管理层在职消费水平越低。(2)从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看,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虽然管理层相对薪酬与管理层在职消费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相对薪酬对管理层在职消费的影响作用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更加显著。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公司治理与管理层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且从新的视角分析比较了管理层在职消费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产权性质下公司治理因素对管理层在职消费的影响之间存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