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油是中国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而目前中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仍不足40%,60%以上依赖进口,可见中国对植物油进口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根据新华网报道,到2024年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达到3300万吨左右,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消费所占比重约为50%、25%、7%、9%,这四种食用植物油消费占食用植物油总消费比例将达到91%。因此了解中国食用植物油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状况对提高中国食用植物油的竞争力,维护中国食用植物油的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选择了1996-2014年间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棕榈油以及葵花籽油五种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品种的相关数据,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显示性竞争力指数(RC)、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四个指标对中国食用植物油贸易竞争力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对中国食用植物油贸易现状的分析发现,中国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产量居世界前列,产量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植物油的进口近些年来出现了急剧的增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植物油的净进口国;中国植物油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相比没有价格优势,出口规模小。对其竞争力情况的研究表明,从显性比较优势的结果来看,除了花生油外其余四种食用植物油均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将进口加以考虑,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力指数除花生油以外均为负值,这表明,相对于进口产品,中国生产的食用植物油国际贸易比较劣势更加明显,可见中国食用植物油产品与其他进口产品相比处于比较劣势的状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研究结果也表明中国食用植物油的竞争力优势正在丧失,未来形势会更加严峻。最后,本文根据“钻石模型”,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以及政府和机会维度对影响中国食用植物油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高级要素的投入力度、实行差异化品牌策略、促进相关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政府完善法律法规、实施“走出去”战略等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