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岭南国家化进程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aob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岭南国家化是唐王朝对岭南这一边缘地区进行的政治控制与整合。这一进程表现为“中央—地方”“华夏—蛮族”“本国—邻国”三对矛盾的演进,实现了岭南领土效益的提升。领土效益是国家从一块领土获取资源的能力。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区域,其领土效益有高低之别,其中效益较高的可以称为核心地区,反之则为边缘地区。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岭南都是国家疆域内主要的边缘地区之一,而唐代则是岭南国家化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唐代岭南国家化有其特定的背景,包括地理、交通、疆界、族群结构变迁及前代国家化措施等。汉唐间,岭南主要有三个族群:来自岭南以外北方地区的北人、迁入岭南定居的土人,岭南土著的蛮族。两汉时期,岭南存在北人与蛮族的二元政治结构,北人居于最高政治地位。汉末至宋、齐,土人崛起于岭南。梁至隋时期,岭南出现了强大的蛮族势力——俚僚豪酋。自汉至隋的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应对这种变迁。族群结构变迁与前代国家化措施是对唐代岭南国家化影响尤为剧烈的两个因素。唐朝建立之初在岭南就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在保证行政效率的前提下遏制地方割据的威胁,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二是如何处理与俚僚豪酋的关系,即华夏与蛮族的矛盾。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唐代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化措施。首先,在地方行政体系方面,唐代建立了使、府、州、县四个层级。“使”是唐前期的岭南采访处置使和唐后期的岭南节度使,对整个岭南道拥有间接管辖权。“府”为唐前期的四个都督府和一个都护府,后期的五个藩镇。它们对辖区内的州县有直接管辖权。使府二级之间、五府之间彼此制衡,以此遏制地方割据的威胁。“州”即统县政区、“县”即县级政区,是唐代最基本、最稳定的政区。唐代在岭南大量增置州县,并任命蛮族豪酋出任长官,通过这种方式对蛮族豪酋加以整合。其次,在选官方式上,唐代岭南有中央直接任命和间接任命两大类。直接任命又包括敕授、北选和谪授。间接任命包括都督选官、南选和唐后期盛行的使司差摄。唐前期用南选取代都督选官,目的在于将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而唐后期以使司差摄取代南选,目的在于扩大岭南地方官的来源,削弱蛮族豪酋对地方官职的把控。其三,唐代以军事手段应对来自内部蛮族和外部南诏的威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唐大中八年(854)以后,唐与南诏在岭南进行了激烈的战争,这一时期本国与邻国的矛盾第一次升级为岭南国家化的主要矛盾。唐代在岭南还设置了一套完整的的军事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高层指挥体系,它由使、府二级构成,与行政体系中的前两个层级重合;二是平时的常备军;三是战时动员机制。上述国家化措施的推行带来了岭南领土效益的显著提升,这在唐代前后期各有不同的表现。唐初,在全国各地因隋末战乱而户口衰减的背景下,岭南地区的户口保有率是很高的。隋及唐初的征辽之役中,国家大规模征调岭南蛮族军队就是以著籍户口为基础的。唐前期,岭南户口一直没有像全国其他地区那样显著增长。天宝(742—755)年间,唐廷征云南也曾出动岭南军队为策应,但此时的军队主要是招募的职业兵,而非自著籍户中征发。唐后期,岭南户口大幅下降,也不再有当地军队出征的记载。不过,唐后期岭南不仅稳定地向中央输纳钱、米,且进奉大量金银,兼有盐茶之利,其财政地位大大提升。福建、云南、黔中与岭南同为唐代南方边缘地区。除地理、交通外,影响四个地区国家化的因素存在差异。族群结构变迁与前代国家化措施是影响岭南国家化的主要因素,而外来移民是福建国家化的重要力量,外部区域对云南影响深远,地缘位置则是影响黔中国家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四个地区国家化历程及领土效益又各有不同。在唐末五代移民大量入闽的背景下,福建领土效益迅速提升。外部区域的强烈影响使得云南的国家化长期处于中断状态。由于区位优势暂时没有显现,唐代黔中国家化长期处于比较滞缓的状态。相对而言,岭南是国家化推进比较顺利、稳定的地区。
其他文献
自动CAE分析一直以来都是工程和科学计算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中关键问题是计算网格的全自动生成,基于连续网格计算的有限单元法其网格划分自动化程度较低。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边界单元法对试函数无连续性要求,即允许使用非连续网格进行计算,从而降低了网格生成难度。边界面法继承了边界单元法的所有优势,并利用CAD实体造型系统中的B-Rep数据结构,直接基于CAD模型进行CAE分析,实现了CAD/CAE一体化
语气词不同于其他词类,其语法功能单一,语气意义虚泛,具有明显的记音特性。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考虑到语气词较强的记音性和语用功能,考察古汉语语气词的历时流变及其动因,不应离开对语气词语音特征的探讨。将语气词的语音要素与语法、词汇属性进行结合性研究,也许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古汉语语气词系统的递嬗机制,对汉语史流变研究具有一定的补益价值和研究视角上的创新意义。基于此,我们首先考察各历史分期下语气词系统的
影子教育,亦称课外补习或课外辅导。近些年来,它在我国教育领域迅速扩张,与学校教育如影随形,相伴而生,既发挥了一定的优势,填补了学校教育的部分不足,同时也在不断冲击着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产生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因此,关注影子教育的公平问题对促进整体教育公平起到关键性作用。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初中生群体在学业竞争压力、课程学习难度、心智成熟程度以及兴趣爱好深化程度上更具代表性。本研究以我国初中生
组织育人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通过党团等各类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组织育人,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中央及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包括组织育人工作)进行部署。高校
该文全面梳理从1930年代开始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与德国包豪斯相关的教育方式、设计理念、图像、人物、产品在中国的传播。该研究借鉴了社会学和文化理论,以“匿名”和“版本”这两个概念搭建论述框架。“匿名”指的是包豪斯人的设计或观念在不及“包豪斯”名字的情况下以商品流通、人际交流和图像的方式在中国传播,也指“包豪斯”话语塑造过程中主体的多重和逻辑的隐蔽。然而,“匿名”也是一种“版本”。“多版本”则展现了
地方政府创新有效性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尚未被充分重视与探讨的研究主题。流行的善治模式、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再造运动都强调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而地方政府创新有效性正是对政府创新活动结果的探讨。同时,保持地方政府创新的有效性与持续性也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到学科发展水平、相关数据资料不可获得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诸多公共行政领域研究者虽然
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能量密度高、稳定性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锂资源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锂回收工艺复杂且污染较大,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钠离子电池(SIBs)和钾离子电池(PIBs)由于Na/K资源丰富,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石墨是商业锂离子电池常用的负极材料,虽然其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等特点,但容量和倍率性能较低,难以满足电动汽车等产品长续
烯烃(包括其衍生物)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是合成化学中的重要原料。烯烃可以通过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等转化成其它的线性化合物。与此同时,烯烃还能与其它化合物发生环化反应得到环状化合物,深受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几十年以来,大量有关烯烃参与的分子间环化合成环状分子特别是合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工作已经被报道。尽管如此,开发新的烯烃分子间环化反应合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研究工作仍然是必要的。
图在三维空间上表现为由线连接的点.三维空间中的点是图的顶点,连接它们的线是图的边.图G=(V(G),E(G))由非空顶点集合V(G)和不与V(G)相交的边集合E(G)组成.图G的亏格分布指的是序列:γk(G),k=0,1,…,其中γk(G)表示图G在可定向曲面Ok上不同的嵌入个数.图的欧拉亏格分布指的是序列ε,(G),i=0,1,…,其中εi(G)表示图在欧拉亏格为i的曲面上不同的嵌入个数.图的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党培养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中共中央党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种必然。本文以系统性分析的视角和方法,以初创于瑞金时期的中央党校为起点,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壮大,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沿着时间的线索研究“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统”的演化逻辑、内涵特点以及价值启示。从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教学、理论宣传、理论实践等五个维度系统概括中共中央党校在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