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采高综采技术具有回采工艺简单,资源回收率高,瓦斯治理难度小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我国山西、内蒙等矿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大采高综采技术的日趋成熟,国内许多矿井正在积极的由综放开采向大采高综采转型,但是,两种采煤工艺条件下,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特征,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顶板岩层结构,工作面支架载荷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严重制约了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以晋城矿区3#煤层开采为背景,选取寺河矿43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与赵庄二号井1304综放开采工作面为对比分析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室数值模拟等手段和方法,依据钱鸣高院士提出的关键层理论,对大采高综采和综放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采场围岩控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晋城矿区3#煤层开采由综放技术向大采高技术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巷道布置,支架选型,煤柱留设,巷道支护,顶板管理措施等提供依据,具备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同等地质条件下,大采高综采与综放开采上覆岩层大结构宏观上相似,小结构的差异是造成两种采煤工艺矿压显现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同等地质条件下,直接顶厚度随采高加大而增大,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较综放工作面垮落带高度增加5m左右,断裂带高度增加20m左右。受顶煤的影响,综放工作面支架载荷远小于大采高工作面,理论计算显示大采高支架选型应满足8倍采高的上覆岩层重量,而综放支架则为4~5倍采高的上覆岩层重量。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工艺简单,推进速度较快,其老顶周期垮落步距明显小于综放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较综放工作面更加靠近煤壁,侧向支承压力则更加远离煤壁。与综放开采工作面相比,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及分区特征。现场实测表明,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滞后距离约50~300m,远大于综放工作面的50~80m。两种采煤工艺条件下,工作面超前及侧向支承压力峰值相差不大,两种采煤工艺条件下,工作面煤壁片帮、冒顶的形式有所不同,但顶板管理的核心内容依旧是提高支架初撑力,及时拉架护顶,加快推进速度。与综放工作面相比,大采高工作面地表移动更加剧烈,且表现出明显的分区特性及滞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