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言信息处理和知识工程的发展,语义自动分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露。反讽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其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之间具有反义关系,在书面语及口语中的应用都较为广泛。目前,计算语言学界关于反讽计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句子级的反讽自动探测,而关于反讽自动理解与生成研究仍是一个难点问题。究其原因,即使计算机知道反讽词句字面意义与实际表达的意义是反义关系,但是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反义词,因而难以确定反讽的隐含意义。因此,目前亟需可供使用的反义词知识去解决“一词多反”的问题,为反讽的自动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基础资源。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反义词,即存在“一词多反”现象,如“高-低,高-矮”。反义词出现的语境很大程度上跟其所修饰的词语有关,已有学者指出可以通过观察反义形容词所修饰的名词的特性来对反义词进行研究。这种特性可概括为形容词对所修饰词语的语义选择限制。据此,本文尝试通过观察具有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对其所修饰词语的语义选择限制情况,考察语义选择限制可否作为词语之间形成反义关系的条件,探讨在不同语境(修饰关系)中如何从一个词语的若干反义词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反义词问题,为建立面向反讽自动理解与生成的反义词资源作基础性的调查工作。由于汉语中反义词的数量很多,为了使考察的对象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选取了一些高频形容词,根据《反义词大词典》所提供的反义关系找出高频形容词的反义词。为了考察形容词对其所修饰词语的语义限制,基于《汉语常用词语认知属性知识库》获取反义词所能修饰的词语,利用《知网》的义原体系描写反义形容词对其所修饰词语的语义选择限制,进而统计语义类对揭示词语之间形成反义关系的条件所起的作用。通过考察98个形容词(93对反义词)对其所修饰词语的语义选择限制情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语义选择限制中的语义类限制因素可以作为一部分词语之间形成反义关系的条件,即对语义类敏感的反义词,可以用其所修饰词语的语义类作为其在不同语境下选择最恰当反义词的依据。而对语义类不敏感的反义词,需要采取其他策略来考察其在不同语境下选择最恰当反义词的条件,如进一步考察其所修饰词语的语义属性特征等限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