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作用下,城乡在公共服务供给、公共设施条件与服务能力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并呈扩大之势,极大阻碍了城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破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重要举措,而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完善程度则成为判定城镇质量的重要指标。换言之,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矛盾则会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论文研究表明,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和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提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指引下,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选择是多元主体的供给方式。重庆市探索出一条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道路: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能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和引导舆论”的供给要求,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来。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证明,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保障性住房、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的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务,激发了市场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所以,要求我们对城镇化进程的阶段有着准确的把握,完善相关制度保障,科学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积极鼓励市场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最后,本文建议通过完善功能分区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与新型城镇化要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政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引入市场和社会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在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形成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方式多元化,由此形成多元主体间公平竞争格局,为公众提供选择机会,从而保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