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耦合谐振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动汽车(EV)的普及与推广,EV的电池充电问题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城市中大规模充电桩的使用将会占用较多的城市用地,同时也对电网有较大的冲击。磁耦合谐振式电能无线传输技术(MCR-WPT)的出现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提供了新的方式。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MCR-WPT系统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磁耦合线圈的设计和电路拓扑的优化,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该技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耦合线圈优化的问题、电动汽车停车充电时耦合线圈偏离最优传输距离造成系统充电不稳定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对耦合线圈进行优化设计并解决充电不稳定的问题。首先,本文利用耦合模理论对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系统能量传输性能的因素。利用电路谐振理论对SS、SP、PS、PP四种基本的谐振补偿拓扑进行了补偿特性与输出特性的对比分析,选择适合于课题的谐振拓扑。对几种常用的变流电路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合于MCR-WPT系统的高频电源,并且利用PSIM软件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然后,借助Matlab和ANSYS有限元对系统的耦合线圈进行了设计与优化:分别从线圈的形状、品质因数Q、几何参数和磁芯结构四个方面对线圈进行设计与优化。针对EV在停车充电时接收线圈发生偏移造成系统充电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原边电压电流基波相位式锁相环的解决方案来跟踪系统谐振频率,使系统在较高的传输效率下保持最大的传输功率。通过ANSYS对线圈偏移的现象做了仿真分析,并通过PSIM对锁相环进行仿真验证。最后,根据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制作了耦合线圈实物装置并搭建了系统的试验平台。在开环和闭环两种情况下分别进行测试:接收线圈在偏移最佳传输距离(轴向偏移)时,系统的传输功率与充电效率;接收线圈在不同水平偏移时,系统的传输功率与充电功率。试验结果显示系统在最佳传输距离下有较高的传输效率,证明了本系统线圈设计的合理性;同时验证了系统在频率跟踪下发生线圈偏移时还能够保持较高的充电效率和最大传输功率,证明了基于原边电压电流相位式锁相环方案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氧化应激是动物生产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影响诸多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尤以肠道为甚,且隐蔽性强。酿酒葡萄皮渣(WGP)富含多酚类物质,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
本文主要考虑粘性热传导反应流体力学方程组[31],该方程组可以描述在流动过程中伴随着化学反应(如燃烧)的流体运动规律,在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异丁醇是一种新型清洁生物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酿酒酵母可利用自身缬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合成异丁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酿酒酵母合成异丁醇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进行过量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地铁成为缓解大中型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在地铁修建过程中,为满足施工作业的需要,通常在车站主体结构的楼板上预留不同尺寸的洞口,大
理学作为两宋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体系,深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与影响。但是理学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特质,并没有被佛老所同化。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理学家们始终谨慎小心地划定儒与佛老之界限,有时为了严厉区分儒释之辨、儒道之辨,甚至不惜大肆抨击佛老。胡寅是两宋之际重要的理学家,亦是南宋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的形成与展开始终与佛教有深刻的关联。其佛教观,也即对佛教的态度、认知、理解、评价,在理学家内亦有典型性
南五区东部中块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综合含水率已达92.8%,采出程度48.66%,区块目前存在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需进行层系井
波形钢板是指将平钢板经过冷压或热轧等措施加工成为梯形、正弦波形或Z字形的钢板件。波形钢板混凝土结构指在混凝土中布置波形钢板,并配置一定的构造筋的组合结构。混凝土使
4-芳基四氢异喹啉-3-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应用广泛,可以作为抗炎症药物、减肥药和抗肿瘤药物等的有效成分。对于其结构类似物,苯并-δ-膦
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维空间中有界区域上一类可压缩非牛顿流体方程组弱解的大时间行为并给出该方程组在外力f=0时的能量衰减估计,具体结果如下所述.首先研究一类可压缩非牛顿流
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各项性能逐渐接近硅电池,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生产成本低、重量轻、可制备柔性器件等特点,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简单、吸收光谱宽,相比二元电池性能有明显的提升。所以针对目前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吸收光谱窄、迁移率低等问题,我们合成了一种新型小分子材料DTBO。我们将DT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