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DNA损伤应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终末分化阶段B细胞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征。克隆性浆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protein,M蛋白),导致终末器官的损害引起临床症状。尽管当前治疗手段的发展对MM疗效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MM仍是不可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MM发生发展的机制尚待深入挖掘。浆细胞遭受感染、炎症的刺激后,会产生DNA损伤和基因组不稳定性,可以通过出现和积累遗传学事件,逐渐发展成为有临床症状的MM。随着疾病的进展,新的细胞遗传学事件不断出现,染色体易位、基因拷贝数变异和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等事件的积累促进了 MM的克隆演变。遗传事件的出现与MM细胞(multiple myeloma cells,MMCs)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DNA损伤后的修复异常是直接原因。DNA损伤中,最严重的是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主要由细胞通过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以及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这两种方式修复DSB。而MM的生存离不开骨髓微环境,特别是其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s)与M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亦表明MΦs对MMCs的生存、增殖、耐药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MM的高异质性和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特征,以及MΦ>s对MMCs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基础,本研究欲进一步阐明MΦs是否影响MMCs 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和DNA修复,寻找MΦs与MMCs的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目的:1.探究MΦs(macrophages,MΦs)与患者细胞遗传学FISH结果的关系。2.体外培养MΦs并鉴定其表型,明确MΦs在MMCs基因组不稳定时的作用。3.探究体外及体内动物模型中MΦs对MMCs DDR和DNA修复的影响,并阐明HR、NHEJ具体修复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患者骨髓活检标本中CD68的含量。2.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体外培养的MΦs CD80,CD86,CD163和CD206的表达,鉴定其表型。3.体外实验主要分为MMCs单独培养组和MΦs共培养组;体内实验观察MMCs组与MΦs瘤内注射组的结果差异。4.流式细胞术检测同MΦs共培养前后的ARP-1,OPM2,MM.1S和CAG(四种MM细胞株)分别在BTZ,MPL,DEX药物作用下引起的凋亡;FCM检测MΦs共培养与否对这四种MMCs细胞周期的影响。5.Western blot检测MΦs共培养与否对MMCs中yH2AX和Rad51表达的影响。6.免疫荧光分别检测对照和MΦs组体外及体内小鼠皮下肿瘤组织MMCs中γH2AX的表达,用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AI识别并计算细胞数和γH2AX焦点数。7.彗星实验检测体外及体内小鼠皮下肿瘤组织MΦs存在与否对MMCs DNA损伤的情况,用CASP软件读取彗星图案并计算损伤DNA的含量。8.用装载SCR报告系统的U2OS-HR细胞检测HR修复水平;用装载vGEJ报告系统的U2OS-NHEJ细胞检测NHEJ修复水平。9.gRNA CRISPR/Cas9方法在HEK293T细胞中分别筛选AAVS1和HBB位点高效工作的gRNA,诱导AAVS1和HBB定点DSB,用于检测染色体易位;并筛选出高效工作的paired gRNA和CRISPR/Cas9方法检测体外及体内小鼠皮下肿瘤组织MMCs内源AAVS1和HBB位点DNA切割造成DSB,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并分析DNA接口处的序列,检测对照组和MΦs组MMCs NHEJ的水平和NHEJ修复的精准度及碱基丢失的情况。研究结果1.患者骨髓MΦs含量越高,FISH结果阳性率越高,特别在IgH易位、D13S319位点缺失和RB1缺失中,MΦs含量与其阳性率有相关性。其中,MΦs含量2级和3级的患者IgH易位阳性率均高于1级患者(48.1%vs 86.7%,P=0.014;48.1%vs83.3%,P=0.017);MΦs含量3级的患者D13S319缺失阳性率高于1级患者(37.0%Vs 72.2%,P=0.021)。以上5个FISH结果中,≥3个指标阳性的患者认为是复杂遗传学异常。结果显示MΦs含量分别为1级,2级和3级的复杂遗传学异常阳性率分别为37.0%,46.7%和72.2%,其中MΦs含量3级复杂遗传学异常阳性率高于1级组,卡方检验结果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21)。2.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用M-CSF诱导的MΦs,CD163和CD206表达较高,偏M2型。MΦs减少ARP-1,ΦPM2,MM.1S和CAG这四种MMCs由BTZ,MPL,DEX引起的凋亡。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Φs减少MMCs基线水平的γH2AX。博来霉素引起MMCs DSB后,MΦs仍能减少MMCs的γH2AX。分别在在2h,4h,8h,16h,24h等时间检测MMCs的γH2AX,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共同阐明MΦs加快MMCs的DDR。4.彗星实验再次证明MΦs促进MMCs DNA修复,减少损伤DNA的含量。辐照后4h,ARP-1,MM.1S和CAG细胞单独培养及与MΦs共培养的的损伤DNA含量分别为7.03%±2.25%vs 2.14%±0.84%,P=0.0019;30.9%±12.79%vs 4.12%±6.04%,P=0.0029;10.4%±2.75%vs 1.46%±0.38%%,P<0.001。5.在装载SCR reporter(HR报告系统)的U2OS-HR细胞中检测HR修复水平,MΦs无明显增加U2OS-HR的HR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Φs促进MMCs表达Rad51(HR相关蛋白);流式检测细胞周期显示MΦs促进MMCs G2/期(HR修复活跃的周期)。6.在装载vGEJ reporter的U2OS-NHEJ细胞中检测NHEJ修复水平。结果显示MΦs分隔培养组的NHEJ水平高于对照组(34.4%±0.31%vs 37.03±0.18%,P<0.001)。为进一步检测MMCs内源基因NHEJ修复水平,构建paired gRNA-CRISPR/Cas9方法,选择AAVS1和HBB作为检测基因,用HEK293T细胞筛选高效工作的配对gRNA。对MMCs的AAVS1和HBB相应位点定点切割后,NGS测序NHEJ接口附近250bp左右的碱基序列。结果显示,MΦs共培养组显著增加了NHEJ的效率(AAVS1 位点:1.51±0.25 vs 1.82±0.32,P=0.024;HBB位点:1.81±0.44 vs 2.25±0.82,P=0.014),而减少了精准NHEJ修复的比例(AAVS1位点:73.34%±9.30%vs 68.57%±7.62%,P=0.016;HBB位点:37.31%±8.91%vs 32.15%±8.12%,P=0.046)。进一步分析碱基序列丢失长度,MΦs共培养组碱基丢失>3bp的概率高于单独培养组(AAVS1位点:48.72%vs 50.86%,P<0.001;HBB位点:14.47%vs 21.22%,P<0.001)。并且,在HBB位点中,MΦs延长了 MMCs NHEJ中平均丢失的长度(3.73±0.08 bp vs 4.90±0.13 bp,P<0.001)。7.采用gRNA-CRISPR/Cas9技术,在AAVS1和HBB分别造成定点切割,PCR及NGS测序形成的染色体易位序列。结果显示MΦs能促进MMCs染色体易位的概率。8.利用NOD-SCID小鼠构建人源移植瘤动物模型,Westem blot、免疫荧光实验共同证明MΦs注射组的小鼠γH2AX显著低于仅辐照组(yH2AX焦点>7的细胞的比例:28.47%±3.67%vs 1 1.96%±7.04%,P<0.001)。并且,在MΦs注射组的免疫荧光片中观察到,与MΦs直接相邻的ARP-1内YH2AX焦点>7的细胞含量显著低于整个视野γH2AX焦点>7的细胞含量(11.1%±6.64%vs 6.61%±4.37%,P=0.0096)。9.NOD-SCID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彗星实验显示,辐照后注射MΦs的荷瘤小鼠肿瘤细胞DNA彗星图案的尾部明显短于单纯辐照组,直接证明损伤DNA的含量少于单纯辐照组(19.55%±4.65%vs 7.59%±2.61%,P<0.001)。10.构建荷瘤NOD-SCID小鼠检测MMCs内源基因NHEJ修复动物模型,对基因编辑组(Ctr)和基因编辑组后注射MΦs组小鼠肿瘤研磨过筛经CD138磁珠分选获得ARP-1单细胞悬液,NGS测序NHEJ接口附近250bp左右的碱基序列,结果显示,MΦs组比仅基因编辑组肿瘤细胞的orrective NHEJ水平高(1.47±0.03 vs 1.65±0.08,P=0.095),但遗憾的是P值>0.05;精准修复的水平则显著低于仅基因编辑组(80.40%±3.56%vs 72.16%±1.97%,P=0.025)。并且碱基丢失>3bp的序列含量显著高于仅基因编辑组(54.12%vs 46.56%,P<0.001),平均丢失的碱基长度增加(7.78±0.39 vs 10.01±0.64,P=0.0029)。结论:1.患者骨髓MΦs含量与细胞遗传学(FISH)结果相关,MΦs含量越高,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越复杂。2.MΦs降低MMCs基线γH2AX,使MMCs在基因组不稳定的情况更好地生存。3.MMCs DNA在遭受严重损伤的情况下,MΦs促进MMCs DDR和DNA损伤的修复。4.MΦs促进MMCs的S期(体内)/G2期(体外),为HR修复提供更长的时间和几率,并明显减少HR修复中LTGC的比例。5.MΦs显著促进MMCs的NHEJ修复的水平,而以牺牲NHEJ修复的精准性为代价,增加MMCs NHEJ修复中碱基丢失的长度,促进MMCs的基因组不稳定性。6.人为诱导DSB的情况下,MΦs可增加MMCs染色体易位的概率。
其他文献
重点探讨了基于金属筛网扩散组理论来测量氡子体活度粒径分布的Twomy非线性迭带算法、EM最大期望值算法,并据此给出一个氡子体活度粒径分析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案;该系统通过筛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的扫描控制单元电子学线路,它是为高电离态原子光谱学实验研究装置控制及数据获取电子学系统专门设计研制的,是该系统的关键电路之一.
当前空中交通拥挤状况日益严重,航空监视系统是飞行器安全飞行的重要基础,因此ADS-B监视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ADS-B系统中的机载导航设备,获取航迹报文数据并以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