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鱼海豚链球菌分离、鉴定、致病性及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又名眼斑拟石首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原产于北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湾,因其肉质细嫩、生长快、广温、广盐等优点,而成为迄今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鱼种之一。我国于1991年引进,1995年繁殖成功,现已在沿海各地网箱和池塘中广泛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放养密度的提高,美国红鱼的病害发生日趋频繁。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舟山部分网箱养殖美国红鱼发生不明病因的死鱼,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陆续有死鱼发生,造成较大损失。2001年12月赴该养殖场进行病原分离,观察到发病鱼表现为眼球突出、浑浊,皮肤溃疡等症状,从患病鱼中分离到SO—2和SO—3两株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性状测定、16SrRNA基因PCR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两菌株具有典型的海豚链球菌特性:在显微镜下为球形细胞,呈长短不一的链状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在血琼脂平板上显示β溶血;1O℃生长,45℃不生长;接触酶阴性;水解七叶苷、精氨酸,VP试验、脲酶和马脲酸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水杨苷、蔗糖和淀粉,不发酵阿拉伯糖、菊糖、乳糖、蜜二糖、棉子糖和山梨醇等。用海豚链球菌种特异引物进行16SrRNA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得到预期的300bp的产物。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结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及国外鱼类海豚链球菌疾病的报道,确定该两株菌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 对SO-2和SO-3进行了回归感染试验、罗非鱼和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两株海豚链球菌对美国红鱼、罗非鱼及小白鼠均有致病力。SO—2和SO—3对美国红鱼的LD50分别为4.8×108CFU/mL和1.9×107CFU/mL,对罗非鱼的LD50分别为2.8×108CFU/mL和8.3×107CFU/札,对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9.6×lO6CFlJ/mL和4.2×106CFU/mL。试验感染鱼可出现眼球突出、浑浊及失去方向性等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的症状,因此确认此两株海豚链球菌为引起美国红鱼死亡的病原菌。SO-2和SO-3对小鼠的毒性分别为对美国红鱼毒性的50倍和4.5倍及对罗非鱼的29.2倍和19.8倍。从中可以看出,该两株菌对哺乳动物小鼠具有比对原宿主美国红鱼更强的致病性,这与国外报道的海豚链球菌对小鼠具致病性并可引起人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计算机、通信、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了空前发展,ZigBee技术作为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卫生医疗监测领域。为了实现家庭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之一是异构网络的融合。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包含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提供不同的覆盖范围、吞吐量和服务质量等,这些技术在性能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主要利用的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而根据目前所探明的储量和消费量计算,这些能源资料仅可供全世界大约消费150年左右。并且,不可再生能源无限制的开发和滥用是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燃烧不可再生能源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含氧硫化物会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因此,调整能源结构迫在眉睫。21世纪,人类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验,在有限资源和环保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图像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有效信息的获取。然而,由于设备、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图像在获取、传输等环节上往往存在着噪声污染。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