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趣味向来是美学领域一个核心的范畴,在思想史上,关于审美趣味的理论研究跨越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些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对于趣味这一范畴的探讨也涉及到哲学理论、艺术理论、文化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等领域,审美趣味因此逐渐超越了纯粹美学的范畴,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在这个背景下,审美趣味在社会文化中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发展动因以及趣味在各阶层中形成的结构模式等,都隐藏着社会权力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权力的视野来观照审美趣味,分析不同阶层的趣味面貌,结合趣味历史发展的脉络,从趣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个体精神性和社会文化性、审美自适性与文化共通性等方面的关系来探寻审美趣味背后权力关系的真相,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一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符合审美发展规律的趣味文化的存在形态。本文在结构上共分六章,第一章首先从审美趣味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开始进行梳理,侧重不同时期的审美趣味理论中权力视野的解读,重点分析思想史上对趣味理论形成重大影响的三个代表性人物:休谟、康德和布尔迪厄,探讨这些思想家们对权力话题有意或无意的伸张与遮蔽,以及背后特定的文化语境;本文在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审美趣味与审美权力的关系,从理论本身和历史的维度来研究其中纷繁复杂的纠结与缠绕关系;第三章则从权力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审美趣味的权力结构在社会文化中所体现的几种二元对立模式,其中牵涉到在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得到普遍关注的几个论域,即西方与东方、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等文化上的关系模式,以及相对应的各种形态的中心主义观念,我们可以从彼此对立与斗争态势的考察中,进一步厘清审美趣味在各个层面的权力关系;第四章是从艺术领域来分析审美趣味与权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了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权力因素、艺术高低之分和雅俗之辨的实质、经典传承过程中权力的播撒以及从趣味的标准问题所导出的批评的标准问题;第五章是联系社会生活来理解审美趣味与权力的关系,尤其关注消费社会中人的生活趣味的新变化,另外还对时尚与趣味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解读;最后,本文在第六章试图结合当下社会趣味的发展现状,从审美的和社会的角度对趣味对于个人选择以及社会教育方面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评述,并且尝试一种有价值的符合社会正义和审美规律的趣味形态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