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拉·拉森是第一位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会创作奖学金的非裔美国女性。作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拉森因其描写黑白混血儿身份危机的代表作《越界》而广为人知。然而,小说表面上讲述了黑白混血儿克莱尔·肯德利冒充白人的悲剧故事,但在种族越界的“安全”叙事之下暗藏着更“危险”的故事,即三位非裔美国人无法逃避的性别越界和身份探索历程。《越界》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同性关系已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虽然两位非裔美国女性艾琳和克莱尔之间的暧昧关系因其暗含女同性恋欲望而引人研究,而且男主人公布莱恩模糊的性取向也让人联想到同性恋,但是却很少有学者运用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来阐释小说中人物遭遇的性别麻烦。性别操演理论驳斥性别身份存在论,即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欲之间规范的两分和等级格局,并主张性别主体在反复引用性别规范中形成。本文尝试在性别操演理论指导下阐述《越界》中的性别和性取向操演,并挖掘促使人物性别身份形成的文化和政治因素。《越界》中人物经历了性别身份危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深陷其中的种族危机又加剧具有性别麻烦人们的窘境。为了探索性别身份,小说中人物操演多种性别角色并不断调整性别和性认同,如克莱尔的性别越界、艾琳的性别固守以及布莱恩的性压抑。艾琳在性别和性取向操演中几乎始终遵循着社会规范。尽管她是具有双性气质的一家之主,但却尽职尽责地承担着中产阶级非裔美国女性的传统性别角色,是一位性欲淡薄的妻子。其实,艾琳内化了中产阶级道德,是中产阶级自尊的坚定拥护者。因此,她用种族话语隐藏同性情欲,并最终以维护中产阶级尊严的名义抹杀了克莱尔及同性情欲。布莱恩是一位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他的双性恋倾向与其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的追求紧密相关。虽然布莱恩成功扮演了一位体贴的丈夫,却被种族歧视削弱了男性气概,变得优柔寡断。因此,尽管他拥有令人艳羡的婚姻,但却对女性兴趣不大,认为异性恋是一个笑话且令人失望。因为不能去接受同性恋和黑人的巴西,布莱恩只能通过性关系来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克莱尔的性别及性取向操演具有挑衅的姿态。她是一位浅肤色的非裔美国女性,却为求生存越界成为白人,并嫁给名为约翰·贝洛的白人种族主义者。克莱尔在婚姻中充当着家中天使和性感美人的角色,但是也经历了双性情欲。为了缓解身处白人群体的孤独感,她和身边的白人男性调情;由于种族越界的重负和对姐妹情谊的信仰,克莱尔在追求艾琳的同时和黑人男性眉目传情。最终,通过种族和性别越界,克莱尔获得自我认同。本文运用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探索《越界》中人物的性别和性取向操演,批判强制性异性恋体制下不合时宜的性别二分法。拉森对性持不同意见的非裔美国人的塑造表明其对性和性别多样性的思考。她以性别越界为题,探索非裔美国人的性别认知过程,颠覆传统性别二元模式,为非传统性别和性认同者带来理解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