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第三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常常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诊断时多进展为中晚期胃癌,大大降低了病人的五年生存率。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技术发展和经验累积,胃癌的诊疗水平有所提高,但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仍长期徘徊在30%-50%。因此,深入探究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具有更高诊断效能的分子标志物,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是胃癌诊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的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poly(A)尾巴的内源性RNA分子,它是通过“反向剪切”机制形成的,具有完整闭环结构的非编码RNA,是一种稳定的、丰富的、保守的RNA分子。circRNA已被证实与miRNA存在内源性竞争RNA机制,此外,还可以通过翻译蛋白,调节转录等方式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ircRNA分子广泛参与调控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基于我们前期circRNA芯片数据的工作基础之上,我们探究circ_0049447在胃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研究circ_0049447表达水平和胃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探究circ_0049447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circ_0049447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组织样本来自2016-2017年中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术的80例病人。全部病人术后病理都证实为胃癌。所有病人在术前均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或者放疗。术中,我们采集了病人的病灶组织样本及配对的癌旁非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的选取必须与肿瘤所在位置距离大于5cm。我们跨反向剪切位点利用circBASE、NCBI等数据库及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并合成circ_0049447的特异性引物。应用real-time PCR及geNorm内参比对软件挑选出最适内参,并对挑选出的内参进行稳定性验证。利用TRIzol法分离组织中的RNA,并进一步反转录为cDNA。以样本中配对的癌旁非癌组织为参照,应用real-time PCR对circ_0049447在80例胃癌病人的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两种不同组织中circ_0049447相对表达水平应用Wilcoxon秩检验进行了比较,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circ_0049447相对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其中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等因素应用Manner-Whitney U检验,肿瘤部位、pT分级、p N分级、pTNM分期等病理特征的组内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应用Kaplan-Meier函数绘制病人的生存曲线,分析circ_0049447相对表达水平与病人总体生存率之间的联系。绘制ROC曲线,评估circ_0049447的诊断价值。构建circ RNA过表达载体,瞬时转染胃癌细胞系,设立阴性对照组,通过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circ_0049447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circ_0049447的real-time PCR产物经测序,序列准确。最适内参筛选结果表明:所有候选内参基因中,ACTB的稳定性M值最小,是当前条件下最适内参,且经过室温放置和反复冻融处理后,ACTB的表达依然稳定。胃癌组织中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配对癌旁非癌组织,circ_004944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0.838,敏感度=0.823,特异度=0.772。circ_0049447的表达水平与N分期有关(P=0.029),与其他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表明:circ_0049447能够抑制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过表达circ_0049447的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弱于阴性对照组(P<0.05),过表达circ_0049447的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弱于阴性对照组(P<0.05)。CCK8实验结果表明:circ_0049447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过表达circ_0049447的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弱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circ_0049447在胃癌组织中显著下调,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能是潜在的新型分子标志物。过表达circ_0049447能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可能是一个胃癌治疗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