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模拟增温和氮沉降探讨了东北松嫩草原羊草草甸土壤微生物量及养分(有机碳、氮素等)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增温、施氮和增温+施氮处理使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及土壤养分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是:与对照相比,施氮处理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了22.6%和36.8%;增温处理下,两者在5月减少,在8月和10月却有增加趋势;增温+施氮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对照和施氮处理下,两者随季节变化的整体趋势基本一致,即先减少后增加,5月的均高于其它采样时期;但在增温和增温+施氮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一直缓慢下降,土壤微生物量氮则是先增加后减少。经双因素单变量方差分析得出,各处理与时间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并且各处理间SMBC/SMBN值差异显著,其中对照处理的SMBC/SMBN值最高,说明增温、施氮和增温+施氮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都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养分的变化为: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施氮>增温+施氮>对照>增温的规律,各处理间的差异在5月显著,其他月份不显著,其中增温使有机碳减少5.5%,施氮使其增加21.6%。且各月间的差异也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增温处理使土壤全氮含量减少9%;施氮处理使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及氮的矿化率分别增加20.4%、33%、17.4%;增温+施氮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氮的矿化率也有所增加,但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及氮的矿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均从5月开始逐渐上升,8月最大,且5、8和10月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处理和季节间的交互效应显著(P<0.05,速效氮含量除外)。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都正相关,且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证实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