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初期开始,地方政府债务制度先后经历了六次制度变革,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制度改革关注的重要领域。而地方政府债务制度和我国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主要通过影响资本市场从而影响实体经济来改变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对改善我国民生问题有指导性意义。本文先利用Jong-Il You*and Amitava Krishna Duttf(1996)的收入分配相关理论,分析政府债务与收入分配在短期和长期可能存在的关系,再综合考虑地域和经济发展程度,将我国31个省份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并利用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不同区域地方政府债务和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其中收入分配是用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基尼系数两种方式来表示。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三个结论:一是从整体来看,政府债务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居民收入分配,主要是由于政府债务产生的税收效应超过其收入效应;二是不同经济地区政府债务规模的相同变化对收入分配产生了不同影响。在东部地区,政府债务规模扩张改善了居民收入分配,在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而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恶化了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三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政府债务和基尼系数存在呈“型”的二次回归曲线,且政府债务余额的系数是显著的;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政府债务和收入分配存在呈“倒型”的二次回归曲线。因此,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是否存在恶化关系,不仅在地域上存在不同,其两者的影响关系也可能是非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