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1992年首次将会计稳健性列入《企业会计准则》,从制度上确认了会计稳健性的地位,认可了它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项基本原则。从会计稳健性的发展历史来看,尽管其对会计实务的影响深远,但却一直饱受批评,因为学者和准则制定者们认为其违背了及时性原则和公元价值的体现,不能很好的反应经济情况。直到美国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的爆发,理论界和实务界才掀起了一场关于会计稳健性的大讨论。目前,国内外对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等层面上,也有部分研究开始关注制度环境的影响,但主要基于跨国间的比较,无法避免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不同带来的干扰;国内一些学者发现适用于国外的某些公司特征因素在我国并未显示出同样的影响程度,认为可能受到了制度因素的影响。综上便为本文的研究主题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关注制度环境的两个重要维度,政府关系和法律环境,探索验证其是否对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又有怎样的影响?法律制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是否会因为公司不同的政治背景而有所不同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此展开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搭建一个融合政府关系、法律环境和会计稳健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然后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1年四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总体,在进行一定的数据筛选后,最终确定了451家样本公司共1804个观测值作为本文的有效样本。在对公司规模、负债比例、行业和年度等因素进行控制后,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对制度环境中的政府关系和法律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政府关系和法律环境确实会影响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具体而言:(1)政府干预程度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2)高管的政治联系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3)公司具有的政府关系的级别越低,会计稳健性水平越高;(4)地区的法律制度环境水平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检验了政府关系和法律环境的交互效应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样本回归和交互项回归两种方法进行检验,发现政府关系对会计稳健性的负向影响会随着法律制度环境的改善而有所缓解,政府关系会显著削弱法律制度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影响。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制度改革和会计稳健性研究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探寻如何提高我国的会计稳健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