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占老年性痴呆总数的~70%1,2。患者脑内两大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以异常过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为主要成分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 3,4和以β-淀粉样多肽(β-amyloid, Aβ)5,6为核心成分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除此之外,患者脑内还存在广泛的神经元丢失和大脑萎缩7。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由于在AD的发病构成中散发病例占到90%以上,故认为遗传因素在AD的发病病因中所起的作用很小8,AD的发生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9。因此,研究环境和饮食等因素对AD发病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8。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农药、空气污染及一些金属元素10以及头外伤、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11等环境因素在AD发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药接触具有神经毒性并且可以影响仔代大鼠的神经发育和神经行为12。Schulte等的调查研究也发现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接触杀虫剂的从业人员中聚集13。更有研究发现,职业暴露于杀虫剂可明显提高AD的患病风险14。但农药接触对AD发病的具体影响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农药溴氰菊酯( deltamethrin, DM,Ⅱ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克百威(carbofuran, CF,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接触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内在的机制。方法:二月龄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色拉油2 ml/kg)、溴氰菊酯组(Deltamethrin, DM组,12.5 mg/kg)、克百威组(Carbofuran, CF组,1 mg/kg)。持续灌胃给药28天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Niss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数目的改变,现代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其相关激酶和酯酶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DM组及CF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发现DM组及CF组大鼠脑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伴有GSK-3β活性的升高和PP2AC活性的降低。结论:农药对大鼠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并可升高GSK-3β活性和降低PP2AC的活性而导致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使大鼠的记忆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