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桂林文化城时期创作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jk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2年端木蕻良从香港辗转来到桂林。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漂泊后,妻子萧红的去世以及周围人对他的误解和指责使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此时的桂林不仅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及宽松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不同流派、不同背景的文化名家,成为战时大后方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因此,桂林文化城不仅为端木蕻良提供了一个静静疗伤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端木蕻良在这里所交往的柳亚子、朱荫龙等人给予了他人情的暖流,同时在创作上也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品内容与风格呈现出新的特质,最终达到了创作的成熟。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家心理的贴近和描摹,来理解本时期的创作,在与之前作品的对比中,突出新的转变与特质。在对作家、作品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人与城、文学与救赎等更深层的意义。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端木蕻良来到桂林时所面临的众叛亲离的个人困境以及多元共生的桂林文化城和这城里的朋友对他的帮助和影响。属于创作背景的介绍以及创作转变的内外因铺垫。第二部分则是对本时期端木蕻良在从呐喊到彷徨的心态之下,其创作主题、文本意象、表现手法转变的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处于彷徨中的作者在一种回归意识的引导下对于文学和生命的寻找与重新审视。这个过程也正是端木蕻良在经历了人生挫折后,对自我的深刻反思。第三部分是对本时期创作意义的总结,这些作品不仅是端木蕻良整个创作生涯的中的进一步开拓与成熟,达到了文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峰,同时对于他本人的救赎意义更为重要,端木蕻良通过创作这些作品,宣泄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表达的情绪与伤痛,最终通过艺术救赎的方式使精神得到了解脱,得以新的姿态和勇气面对之后的人生之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当地的创作背景,尽可能还原作家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对本时期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作家正名、为作品发声,为光芒被遮掩的桂林文化城研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这是本文从构想到最终成文所坚持的一点希望。
其他文献
喻良能为南宋中兴诗坛诗人,与王十朋是同榜进士,和杨万里为同辈友人。从诗集中可知其与王十朋、杨万里、赵蕃等多有酬唱,与陆游也有交游。同时代诗坛名家对其诗风评价较高,元
<正>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电运行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人员最常规、重复性最高的一项工作。由于倒闸操作的重要性,因此防止变电站误操作一直以来都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内3所著名高校——北大、清华、南开陆续南迁,在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西南联大,一批老师和学生形成西南联大诗人群:冯至、卞之琳、穆
鲁迅和曹雪芹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两座并立的珠穆朗玛峰,虽然二者相隔百年,思想与艺术手法上却遥相呼应,多处形成对话的巧合。基于这样的背景,文章在分别理清《野草》与《红楼梦
在报社裁人不是新闻、请人才是新闻的年代,传统媒体转型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普适性的解决方式仍然悬而未决,新的路径探索极其必要。解困新闻学作为一种新的尝试,与以往
每论及唐诗,盛唐诗无疑是绚烂夺目的一颗明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唐诗的巅峰。从初唐到盛唐,唐诗的风貌经历了由单薄绮艳向骨力雄健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场文学变革中,初唐四杰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HP)是胰腺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为异位胰腺组织与原位胰腺分离,且与原位胰腺血管和导管不连续,又称为迷走胰腺或副胰腺[1],最常发生部位为上消
自2002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重点关注民生建设,随后出现了一段社会政策快速扩张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开始讨论中国是否正在构建一个现代福利国家。根据对发展理念、制度
目的总结经腹B超多胎减胎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0例多胎减胎术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孕妇采用经腹B超对胎减胎术的手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