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袁耀青绿山水画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绿山水画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青绿山水是中国画独特艺术语言的表现,是中国式的艺术表达。发展到清代时期,文人画盛行,袁江、袁耀的青绿山水画在那段时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袁江、袁耀的青绿山水画与界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本论文就袁江、袁耀的青绿山水画画法表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文献记载中有关于袁江、袁耀的资料进行了梳理,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袁江、袁耀其绘画特征及艺术风格。袁江、袁耀将中国画青绿山水画法运用到了实际建筑和自己想象的建筑当中,同时对“晋商对袁江、袁耀的影响”、“前人对袁江、袁耀的影响”、“袁江、袁耀的界画”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这为本文的写作观点和材料支撑,带来了有史可查、有论可依的真实性和丰富的想象性、多样性与研究性。第1章是袁江、袁耀青绿山水画的形成进行梳理,着重了解袁江、袁耀青绿山水画的特征及风格。从青绿山水的文脉发展中,袁江、袁耀之前的青绿山水,晋唐时期的无皴山水画,到唐后的空勾无皴青绿山水画,再到袁江、袁耀的青绿山水画表现形式。从袁江、袁耀的生平,以及诸多方面影响到了袁江、袁耀的青绿山水过程进行了分析。袁江、袁耀的青绿山水画是一种将唐宋时期青绿山水画、明时期仇英的青绿山水画、清时期文人画、界画、清时期宫廷绘画、清时期外国传教士绘画、清时期晋商的喜好等诸多方面结合起来,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青绿山水画,因此探究袁江、袁耀的青绿山水画画法,可以说是在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2章是对袁江、袁耀的青绿山水绘画题材进行分析,根据袁江、袁耀的各种绘画题材所呈现出的不同绘画风格,身在其中画中有境。主要分为对景写生的题材、古代历史闻名建筑和民间神话故事仙境的题材以及仿古的题材和诗意为题的题材四个方面。袁江、袁耀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抒发着不同的创作情感。在对景写生的题材中主要体现出袁江、袁耀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这都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当时大好河山生气盎然的向往,对山水楼阁的气势磅礴的喜爱之情。对古代历史闻名建筑和民间神话故事仙境的题材中,袁江、袁耀发挥出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将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想象相结合,抒发了袁江、袁耀寄情于山水超凡脱俗的渴望之情。对仿古题材的作品,袁江、袁耀没有完全的照搬照抄,而是灵活运用前人的绘画特点,构图方式,绘画技法,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的绘画风格,也抒发着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理状态。对诗意为题材的作品,袁江、袁耀根据不同的诗句内容抒发着不同的人生感悟,将这种感悟绘制出了一幅幅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青绿山水画。第3章是对袁江、袁耀青绿山水画画法进行分析研究,是本文的重点章节。袁江、袁耀的青绿山水画画法的形成,通过对材质的研究,界尺的运用,青绿设色技法,经营位置,形制的表现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材质上,袁江、袁耀的画作中有大量的绢本绘制青绿山水画。笔墨上,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袁江、袁耀的大量的青绿山水作品,根据大量的作品比较,通过时间顺序,形成一种将鬼面皴、斧劈皴、雨点皴等多种皴法相结合的青绿山水画,可以看出袁江、袁耀皴法的形成过程。在界尺的运用上,袁江、袁耀通过界尺,描绘出工整严谨的楼阁建筑,将当时清朝的楼阁的金碧辉煌,庄严雄伟体现的淋漓尽致。经营位置方面,袁江、袁耀吸取和借鉴了很多前朝的画作长处,从画中的经营位置主要分为边角景构图和全景式构图,可以了解到袁江、袁耀的对画面整体布局的把控能力,把主观的形式美和平面空间营造的视觉感融合成为了自己独特的经营位置特点。形制上,主要有堂、屏、卷、册、灯笼、隔扇等不同的表现,通过对不同形制特点的灵活把控,可以看出袁江、袁耀的灵活性和不同形制的超凡把控能力。第4章是对袁江、袁耀青绿山水设色技法进行分析研究,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袁江、袁耀的作品中矿物质颜料也大量运用,在设色技法方面,袁江、袁耀有积色勾皴体画法、敷色体画法以及积色勾皴体和敷色体相结合和绘画技法,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法的灵活运用,展现出袁江、袁耀的深厚的绘画功力和对画面的灵活掌控。附录部分主要参考了河北教育出版社聂崇正著《中国名画家全集袁江、袁耀》的“附:主要传世作品目录”和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袁江、袁耀画集》等诸多资料。根据现有资料更进一步进行了梳理,加入了材质,尺寸以及当前所能搜集的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完整的梳理。
其他文献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方法。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质量不高;政府和行业组织的作用亟待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弱,不能有效吸引企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