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灰霉病菌抗药性检测及其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抗性风险评估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霉病是设施蔬菜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防治难点在于病原菌极易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防治失败。因此及时对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了解各地区灰霉病菌的抗药性水平及其发展,合理指导生产用药,对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延长杀菌剂使用寿命,有效控制该病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一种新药剂的推广也需要对其进行抗药性风险评估,从而制定合理使用策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山东省内2014年度的蔬菜灰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乙霉威、嘧霉胺、异菌脲、咯菌腈)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同时进行了灰霉病菌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抗药性风险评估。简述如下:1、从山东省内6个地市9种蔬菜种类上采集分离出181株灰葡萄孢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4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与抗性水平,结果显示嘧霉胺与乙霉威抗性频率较高,分别为90.61%和84.53%;其次为异菌脲,抗性频率为52.49%;咯菌腈的抗性频率较低,为18.23%。对病菌抗药性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四种药剂均无高抗菌株,嘧霉胺中抗菌株占64.71%,乙霉威中抗菌株占36.78%,异菌脲中抗菌株占1.06%,咯菌腈无中抗菌株。嘧霉胺、乙霉威、异菌脲、咯菌腈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33.9186±18.2906μg/ml、14.4168±17.5128μg/ml、3.6410±2.4229μg/ml、0.0659±0.0502μg/ml。分析发现,嘧霉胺、乙霉威、异菌脲抗性频率较高,抗性较普遍,但其抗性水平较低。咯菌腈在灰霉病防治上使用时间较短,抗药性不普遍,防效较好。2、应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内56株蔬菜灰霉病菌株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对56株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敏感性最高的菌株EC50值与最低的相差26倍,平均EC50值为3.9226±2.1237μg/ml。所检测的灰霉病菌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敏感性频率值接近正态分布。所以本文建立的敏感基线可以用于田间抗性群体的监测以及抗性菌株频率检测。3、采用紫外线药剂诱导的方法获得了18株抗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突变菌株,其中高抗菌株1株,中抗菌株13株,低抗菌株4株。诱导得到的抗性突变体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与亲本菌株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大部分抗性菌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物活性都弱于其亲本。交互抗药性检测表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与乙霉威、异菌脲、咯菌腈均无交互抗性。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作为一种防治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在田间防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合理规划用药次数,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无交互抗性的杀菌剂交替使用,以防止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其他文献
六六六(HCH)是一种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使用的有机氯杀虫剂,主要包含α,β,γ和δ四种异构体。由于其具有高毒性和高稳定性,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Sphingobium sp.BHC-A是一株六六六降解菌,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完全降解六六六的四种异构体,尤其对于β和δ两种异构体具有高效降解能力。本文旨在从Sphingobium sp.BHC-A中克隆出相应的降解α、β、γ和δ四种异构体的基因,并阐明
目的 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运用于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CDJ)围术期管理,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83例接受CDJ治疗的良性疾病患者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开展,腹部操作过度充气及大量液体复苏导致的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及其严重后果——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