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拓扑空间中的分离性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wh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的是进一步讨论L-拓扑空间(即L-Fuzzy拓扑空间)中的分离性,以及I-Fuzzy拓扑空间中的导集和连续性。主要工作如下: (1)在L-拓扑空间中分离性是很重要的性质,SteenLA,etal.在分明拓扑空间中定义了T21/2分离性,陈水利和孟广武以及尤飞将其推广到L-拓扑空间中.本文首先在分明拓扑空间中定义了T21/3分离性,并且指出在分明拓扑空间中T21/3分离性等价于T2分离性,然后在L-拓扑空间中定义了T21/3分离性,并且指出在L-拓扑空间中T21/3分离性与T2分离性是不等价的。同时又定义了ST21/3,层T21/3分离性,讨论了它们与其它分离性的关系,并且研究了它们各自的一些性质,论证了它们都是L-好的推广。 (2)吉智方教授定义了T3#分离性,本文继续讨论了它的一些性质,并且定义了一种新的分离性;T3(×)分离性,它是介于T3#分离性与T3分离性之间,同时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并且证明了T3#空间范畴是有积和有上积的范畴。 (3)应明生教授1991年用连续值逻辑语义的方法定义了I-fuzzy拓扑空间,王瑞英在2005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在I-Fuzzy拓扑空间中提出了R-邻域系的概念,它是以王国俊教授研究L-拓扑学时给出的远域为特款引入的,在此基础上定义了闭包、内部、基、子基、连续、子空间、积空间、商空间等基本概念,并且建立了网收敛理论。讨论了可数性与分离性。方进明在I-Fuzzy拓扑空间中提出了I-Fuzzy拟重邻域系,它是以刘应明教授研究L-拓扑学时给出的重域为特款引入的,并。陆续在I-fuzzy拓扑空间讨论了可数性、连续性、诱导空间等性质。本文首先指出I-fuzzy拓扑空间中R-邻域系和拟重邻域系的研究方法是等价的,同时又指出利用R-邻域系来研究I-fuzzy拓扑空间是具有-定优越性的。到目前为止,在I-fuzzy拓扑空间中还没有导集的定义,本文主要是在I-fuzzy拓扑空间中引入导集的定义,它是以刘应明教授研究L-拓扑学时定义的导集为特款引入的,同时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并且利用R-邻域系在I-fuzzy拓扑空间中定义θ-闭包、θ-内部、Rθ-邻域系和θ-连续函数,证明了θ-连续的一些等价命题。
其他文献
多Agent系统是由多个自治或半自治的Agent组成的系统,Agent之间及Agent与环境间通过通信、协商和协作来共同完成任务。多Agent系统更能体现人类的社会智能,更加适合开放、动态
本文在单群的基础上定义出了次单群,即只有一个非平凡正规子群的群,并且对有限次单群的结构进行研究,得到了下面的结论:  (1)G是幂零的次单群,则|G|p2(p是素数),且G循环。  (2)
在目前由局部规则确定的多个体系统群体行为的研究中,大多数已知结果都是将同步条件加在系统闭环形成的邻居关系图的某种连通性上。本文考虑两个著名的多个体系统--线性化Vics
本论文研究的一个方面是提出了一个IP多播的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DetectionSystem)模型并进行了初步实现。 协议分析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NetworkIntrusionDetect
微机原理课程是电类工科非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针对微机原理课程的特点,探讨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启发策动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首先给出了几个地下煤火随空间、温度变化的动态和稳态热数学物理模型及其简化模型。动态模型能很好的体现不同火源条件下煤火的变化规律,这对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及进一步的
Post-李代数的概念是由B.Vallette引入的一种代数结构.Vallette证明了post-李代数作为交换上三角代数的Koszul对偶有重要的代数性质.Post-李(超)代数结构是LR-结构和pre-李(超)代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关于连续函数周期函数,特别是平方可积函数的傅里叶级数的收敛性。首先,本文介绍了傅里叶级数的定义及相关性质。其次,定义了傅里叶系数并且讨论了其基本性
永昌县六坝乡地处东大河下游,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是金昌市最贫困的乡镇。近几年该乡的七坝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实施致富工程,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富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