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在中国的中小学以及大学课堂里,越来越多的外教进入课堂授课。然而,不同于中国英语教师,母语为英语的外教在中国面临着非常多的质疑和挑战,尤其是针对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因此,大部分外教都被安排负责口语课程的教学,极少数外教负责写作或其他方面的教学。然而,很少有实证研究关注这些外教的英语教学情.况,故本研究聚焦承担英语写作教学的外教。为了深入了解外教在中国的写作教学实践,本研究利用叙事探究的方法对2名外教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分别进行了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跟踪调查,进行了课堂观察、访谈、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计划、课件、讲义)等多方面的资料收集。本研究首先基于课堂观察笔记,对两位外教的教学实践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利用Nvivo 11质性研究编码软件,结合得出的教学实践特点,对访谈转录文本进行编码和整理。最终,结合多方面材料,并借助身份协商理论模型和资本理论,对其教学实践进行深层的分析和探讨。数据分析表明,虽然两位外教的工作环境以及自己的经历相差甚远,但其写作课堂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并积极结合自身的背景优势在课堂中加入了大量文化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特点。此外,借助Duff和Uchida(1997)的身份协商理论模型以及Norton(2015)探讨的资本理论,从身份认同及其协商和资本作用探究的视角,对两位外教的写作教学实践进行了解读和分析。研究发现,外教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写作教学,其自身拥有的资本抑制或促进了其在中国境内的适应和教学实践,并在身份协商中起到了刺激、催化的作用。在资本的作用下,外教在其自身的背景、经历、教材、课堂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在不同的身份间进行转换,并反映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基于研究发现,笔者强调了阅读和批判性思维方式在外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学校对外教日常生活关怀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和引导的必要性,并指出中外籍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的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本研究对日后外籍写作教师研究、教师教学实践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