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此,“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概念,成为近年来学术界重点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农村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整体治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以华北地区S县L镇的发展经验为例,来论证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路径。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加以分析论证: 第一部分,推进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概述。本部分主要包括两块儿内容,一是相关概念界定,二是推进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在相关概念界定中主要涉及了三个概念,分别是“治理”、“治理能力”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认为中国语境中的“治理”包含了中国独有的特色,首先强调善政,也就是良好的政治秩序体系和与之紧密相连的政治秩序维护能力,更多的强调的是国家层面的治国理政。治理能力应指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得到有效的治理与发展的能力,它包括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治理(简称党的治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则主要指制度及治理方式、手段的现代化,也就是如何使制度和法律作为现代化的政治要素,连续不断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进行的突破性变革,这些变革包括国家的制度体系的更加完备、成熟,制度执行的更加透明,更加公平,更加有效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应当包括民主科学决策、依法办事、转变职能三个方面。积极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利于良好的制度体系的建设,维护公民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第二部分,中国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包括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的成就、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三个部分,在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部分,从农村基层经济发展能力、制度建设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仍然存在如农村基层政府的财力相对不足、人力资源相对匮乏、治理中协作效率偏低、治理中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进一步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第三部分,农村基层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这一部分主要以华北地区发展比较先进的S县L镇为例,着重论述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包括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经济建设能力;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核心领导能力;探索发展村庄特色,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最后探索发展村庄特色,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又以苏堂村为例,列举论述了其推广现代农业示范,实行农村新居建设示范,建立新能源示范,建立“三同”党性教育基地四个部分,以此为整个农村基层地区提高其治理能力的可能性、可借鉴性以及必要性做有力支撑。 第四部分,中国当前推进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本部分是在对全文进行回顾总结的情况下得出的推进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主要包括从经济建设能力方面大力实施村级产业覆盖和提升工程,提升经济建设能力;从治理方式方面推进提升农村基层治理主体的协作治理能力;从人力资源方面提高民众素质,着力培养人才;制度体系建设能力方面健全创新考核监督等体制机制四个方面,以期能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个人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