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面积的渗透地表被不透水铺装所代替,致使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水污染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2015年,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其目的是控制径流总量、洪峰流量和污染物总量。根据海绵城市理念指导,本文从海绵城市的角度出发,以萍乡市金典城小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研究区域SWMM模型,在1a、3a、5a、10a、15a、20a、30a七种不同降雨重现期下模拟并分析了研究区域LID控制措施对径流的控制效果,并与传统开发模式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海绵城市建设效益是否达到设计目标,为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研究区域子汇水区域和雨水管网进行合理概化,构建研究区域SWMM模型,设置模型参数。根据萍乡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对研究区域不同重现期的雨量进行了量化处理。将综合径流系数作为模型参数率定的目标函数,以多个不同重现期暴雨进行模拟验证,验证得出综合径流系数均在城市实际综合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0.56~0.73)之内。因此认为模型参数设置合理,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降雨径流的实际情况。最后通过实例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2)在传统开发模式下,当降雨重现期从1a增加到30a时,降雨量、径流量、峰值流量分别增加了2.15、2.38、1.74倍,总入渗量增加了3.85%,溢流的节点数由为7个增加到19个,溢流总量由4.845m3增大到40.26m3。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等污染物的负荷总量分别增大了8.79%、17.32%、11.83%、7.28%。可以看出,随着重现期的增加,对径流量、峰值流量、污染物负荷总量、溢流节点数、总溢流量都明显增加;(3)与传统开发模式相比,当重现期为1a时,在LID措施调控下,研究区径流总量、峰值流量的削减率分别为84.5%、99%,污染物SS、COD、TN、TP的负荷总量的削减率分别为55.27%、59.26%、62.34%、60.54%,且消减率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升高,而入渗量在LID措施调控下增加了28.45mm,溢流量和溢流节点数减少了100%(7个),在重现期为30a下入渗量增加了66.47mm,溢流量和溢流节点数减少了99.5%(18个)。可见,LID控制措施,不仅可以减轻小区内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内涝的风险,而且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使雨水资源化利用;(4)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金典城小区的LID措施评价体系,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LID措施控制效果的总得分为87.3分,则表示金典城小区LID措施控制效果较好,评价等级为Ⅱ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