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以后,当代作家的思想逐渐从压抑中复活,在对传统思想、社会历史进行反思、批判的同时,也开始了多元的艺术探索。“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先锋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等,众多文学思潮的出现,显示出了新时期文学的繁盛。而作家李锐虽然立足于“新时期”,但却是一位“拒绝合唱”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等等类属所无法涵盖囊括的。纵观李锐的小说创作,其一大特色在于表现了诸多伦理关系,如:夫妻关系、人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人与历史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错综复杂地构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小说世界,无论是描写吕梁山区的乡土题材,还是叙述银城故事的历史题材,李锐的小说创作在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中始终穿插着对诸多伦理关系的叙事与思考,集中体现为对“性爱、生存、历史”这三种伦理主题及其相互关系的呈现与思考。本文旨在从这三种伦理关系入手解析李锐小说中或隐或显的伦理叙事及其特征,深层次探索李锐创作所坚持的伦理价值取向及诉求。本文分为序言、正文(三章)、结语三大部分:序言部分主要对“伦理叙事”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李锐小说创作历程和李锐研究现状作概要介绍,分析李锐的人生历程与创作的关系,论证选题理由与选题价值。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性爱伦理:爱情的悬置与异化。本章主要分析李锐小说中对吕梁山区贫瘠的生存环境中和大历史背景下的两性关系书写,揭示其书写特征,即善于展现在传统固有的性爱观以及“无理性”历史的摧残下男女两性关系间原欲与伦理的纠葛;同时,通过分析李锐笔下性格饱满的女性形象,深入考察李锐对恶劣生存环境和“无理性”历史环境下的两性关系的审视态度,揭示文本深处所蕴含的作者的伦理价值取向。第二章生存伦理:生存的困境与抗争。本章从分析李锐小说中所呈现的底层农民、特殊语境下知识分子两类人的生命尊严被践踏的场景入手,探究李锐对于农村底层民众以及政治压力下知识分子生存与精神困境的思考,进一步挖掘其小说的伦理书写的特征。第三章历史伦理:“神圣”的消解与历史重塑。本章主要以短篇小说集《厚土》以及长篇小说《旧址》、《银城故事》为例,结合李锐的历史观对其作品中的历史叙事特征进行分析阐述,进一步探究李锐小说借历史叙事对人性及生命意义作深入思考与追问的最终旨归。结语部分总体概括李锐小说“伦理叙事”的主要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当代文学发展的价值意义,同时指出李锐小说在进行伦理叙事时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