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fontanierii)是我国特有的豹亚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是华北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猎物的资源状况是华北豹种群复壮重要的基础,了解食物组成与猎物的可获得性对华北豹及栖息地系统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间,利用红外自动相机监测华北豹猎物种群,获得华北豹主要猎物的相对丰富度,依据随机相遇模型REM(Random Encounter Model)估算猎物的绝对密度,并对比冷暖季间的差异。并于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收集华北豹粪样81份,通过粪便分析法获得华北豹猎物组成,对比了冷暖季间食物组成和捕食偏好的差异。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全年中(2018.11-2019.10)哺乳动物猎物的相对丰富度依次为:牛(13.71)>啮齿类(11.46)>狍(5.55)>赤狐(3.85)>野猪(2.21)>狗獾(1.41)>狗(1.02)>豹猫(0.54)>猪獾(0.42);暖季(无霜期)的相对丰富度为:牛(24.29)>啮齿类(13.65)>狍(6.74)>赤狐(3.09)>野猪(2.87)>狗獾(2.36)>狗(1.26)>猪獾(0.55)>豹猫(0.46);冷季(霜降期)的相对丰富度依次为:啮齿类(8.25)>赤狐(4.44)>狍(4.23)>牛(3.02)>野猪(1.26)>狗(0.73)>豹猫(0.53)>狗獾(0.50)>猪獾(0.27)。除猪獾(p=0.031)外,各哺乳动物猎物在研究区内分布较为均匀,在各功能区间无明显差异。2.通过物种的种群密度,衡量野生哺乳动物猎物的可获得性。估算相对丰富度高于1.00的野生哺乳动物猎物(即狍、野猪、赤狐、狗獾、啮齿类)的绝对密度,获得全年期各物种的绝对密度(只/km2)为:啮齿类(20.63)>狍(0.86)>赤狐(0.34)>野猪(0.28)>狗獾(0.12);暖季时的密度依次为:啮齿类(24.57)>狍(1.04)>野猪(0.37)>赤狐(0.27)>狗獾(0.21);冷季时为:啮齿类(14.85)>狍(0.86)>赤狐(0.34)>野猪(0.28)>狗獾(0.12)。3.狍、野猪的可获得性在09月最高,赤狐的可获得性11月最高,狗獾的可获得性在05月最高,而啮齿类在06月的可获得性最高。华北豹对有蹄类中狍的可获得性较高。4.研究结果显示,华北豹的全年食物由10种(类)猎物组成,暖季由7种(类)组成,冷季由10种(类)组成,冷季时中小型猎物及家畜在食物中的占比升高,对狍的捕食最频繁,野猪的生物贡献率最高。5.华北豹全年偏好捕食三种(类)猎物,依次为:野猪(+0.73)、狍(+0.63)、啮齿类(+0.04);暖季偏好两种猎物,依次为:野猪(+0.85)、狍(+0.76);冷季偏好猎物有三种(类),野猪(+0.54)、狍(+0.39)、啮齿类(+0.12)。综上,华北豹食物组成中以野生有蹄类猎物为主,但有蹄类的野外种群密度较低,尤其是野猪。家畜散养导致了家畜与野生有蹄类间的种间资源竞争,扩大有蹄类种群对华北豹的保护至关重要,但如何清除家畜散养及如何阻止野猪祸害庄稼,将是有蹄类种群壮大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