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真理的绝对性,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数学演算的精确性,数学思维的解难性,一方面是数学的魅力,另一方面却也为数学学习蒙上了困难的面纱。在升学压力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数学题唱主角的现象并不鲜见,这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的数学态度随着年级升高反而变得消极,也不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立德树人,德育先行,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已有研究者通过取用数学史、数学家、数学美等的素材的特殊课题来实践数学学科德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德育是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如何将数学学科德育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呢?在常规的数学课上,如何实践数学学科德育教学呢?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在数学的常规课堂上实践学科德育。同时追踪数学学科德育的实践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和数学观的影响。本文在数学教学的常规课型,代数概念型、运算型和几何概念型、原理型中分别选择课题,以探讨七年级数学学科德育的教学实践策略,以《初中生数学态度量表》和《数学信念和态度调查问卷》为工具研究数学学科德育的实践对七年级学生数学态度和数学观的影响。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数学学科德育的实施对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促进作用;2.数学学科德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观;3.七年级数学学科德育实施应牢牢把握数学学科德育的基点和目标,充分认识数学学科德育的六个层次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符合七年级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具体地,本文有以下策略:借助实物理解数学工具,借助生活情境理解数学概念,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表达方式,利用数学内部规律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数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生成数学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