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水足迹和碳足迹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xbdmmy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消费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愈加显著。城市居民消费的土地和水资源是自然资源消费最主要的部分,城市居民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对自然资源的消费和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情况,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选用生态足迹、水足迹和碳足迹作为可定量测评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性指标以城市家庭为研究对象,居民的日常生活最主要的两类消费品:食物和耐用品为研究单元,分析居民消费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占用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可直观反映居民日常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也为引导可持续消费模式奠定科学基础。   本研究选取我国首都北京市,通过文献调研、统计数据分析和有关家庭食品和耐用品生产、消费等研究数据收集,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投入产出和过程分析等的方法,改进和完善了城市家庭消费的生态足迹、水足迹和碳足迹评价模型,并获得了评价模型参数,对北京市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环境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研究,并探讨和分析了原因。研究成果以及结论如下:   (1)北京市居民食物与日常耐用品消费所引起生态足迹、水足迹和碳足迹分别为:2.226hm2/人、1051m3/人和1.556t/人。其中:生态足迹和水足迹主要来源于食物消费,分别占91%和97%;而碳足迹则主要来源于耐用品,占到总的碳足迹的81%。北京市居民日常生活对土地和水这两种自然资源的占用主要来自人类最重要的消费品食物,而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大的是耐用品的消费。   (2)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费人均土地面积达到1.967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2.025 hm2/人: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费人均虚拟水为1023m/人,约为居民消费实体水的5倍,反映了北京居民食物消费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和水资源来满足,将对区域土地和水资源造成很大胁迫。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为476.8×104t,约占北京市总碳足迹的6%,人均碳足迹为310.0kgCO2/人,占北京市家庭消费碳排放的23.3%,只占北京市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的5.96%,反映了居民食物消费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有限。   (3)北京市居民日常耐用品消费人均生态足迹为0.201 hm2/人;北京市居民日常耐用品消费人均水足迹为27.87m3/人,显示北京市居民日常耐用品对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小。北京市居民日常耐用品消费碳足迹为1.932×108t,约占北京市总碳足迹的24%,人均碳足迹为1256kgCO2/人,占北京市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的24.15%,反映了居民食物消费对区域的碳排放贡献较大,有很大的减排空间。
其他文献
1946年,Dennis Gabor将Fourier变换的变换核即复指数函数,与一类可时移的窗函数乘积,构造了一新的可时移和频移的变换核(即基函数),从而提出了基于Fourier变换的复值Gabor变换。
与核基因表达系统相比,叶绿体表达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反应器具有定点整合、遗传稳定性好、表达效率高等特点。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是纳豆在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白介素17(IL-17)是辅助性T细胞TH17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在宿主抵抗胞外细菌、真菌感染的防御过程以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IL-17信号传导必须被
本研究以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地区的不同林龄落叶松(Larix gmelinii and L. kampfer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当地达到演替项级的原始林为对照,于2009和2010年
超宽带通信(UWB)是近年来通信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无线互连技术。在UWB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主流技术方案: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MBOA和直接序列UWB(DS-UWB)。目前DS-UWB
植物由于触摸刺激而产生的形态上的变化称为接触性形态建成,植物受触摸后会表现出生长受抑制的表型,包括莲座叶直径变小,茎伸长受抑制及开花延迟。研究表明,接触性形态建成是由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了解植物在面对人为干扰和环境变化时其生活史特征及其自身脆弱性的关联是当今生态学上的重大挑战。通过对植物的生活史特征及其濒危机制进行探索,结合前人的研究,了解生活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