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响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要求,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农民信息行为是长效解决信息化的必要前提。本课题对国内外关于农民信息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发展脉络、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评述。明确了研究中农民信息行为的构成要素和类型特征,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在借鉴情报学、农村经济学、认知科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上,讨论了农民信息行为模型构建,对影响农民信息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实践上,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基于农民信息行为的调查和效果研究,针对江汉平原农业特征,对农民在信息需求、获取、选择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展开实地调研,了解江汉平原农民的信息行为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由于农民的信息行为从被动接收逐渐转变为主动获取,结合信息行为学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农民信息行为的含义、构成要素及信息行为的特征,为农民信息行为过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二部分,农民信息行为的过程分析主要是研究农民信息需求认知与表达、信息获取与选择、农户信息吸收与利用等阶段状态级特征,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反映出安徽、湖南、宁夏、福建、河北地区农民信息行为的现状;第三部分,从农民主体、信息环境、信息资源以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农民信息行为的因素,并阐述农民信息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部分,农民信息行为模型构建是在Ellis信息查询模型、Kuhlthau信息查询过程模型和Wilson信息需求模型的研究方向上,确定农民信息行为过程的规律和总体逻辑结构模型;第五部分,通过实地调研,反映江汉平原农民信息行为现状,提出如何建立以农民信息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化服务对策及建议;第六部分,给出了本文的结论,并说明本文的研究不足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