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起,自然教育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受到人们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自然学校、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2009年之前自然学校和自然教育机构的数量还在1位数,在2015年其数量就有了质的飞跃。仅仅2014年所成立的自然学校和自然教育机构的数量就有33家。因为自然教育的发展,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比如学校过分注重知识的学习,试图通过繁重的课业压力去提高孩子的社会竞争力,由于过度偏颇,致使孩子在成长阶段没有获得均衡发展,儿童生活氛围相对比较缺乏乐趣,也使他们除课本知识学习之外的各种能力缺乏的问题。另外,日本作为亚洲自然教育行业的领头者,经验丰富且形式多样,形成了系统的自然教育体系,成为中国自然教育的首要学习对象。因此中国不仅要参考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也有必要将自然教育对儿童的影响等纳入研究的视野。本研究以中国辽宁大连“归依田园自然学校”与日本东京都的“儿童自然教室”的儿童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调查获得的数据,首先从自然活动的种类、参与频率、参与理由、参与意识四个方面考察中日自然教育现状存在的不同点。接着从社会适应性、自身修养、生活能力三个方面来比较两国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效果的差异。除此之外,通过问卷调查及对自然学校经营者以及儿童的采访调查明确其差异产生的影响要素。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首先,关于中日自然教育现状存在的不同有以下几点:第一,中日在进行自然教育方式上不同。中国儿童更多的是与家长一起参与自然教育,而日本则是通过学校活动让孩子更多参与自然教育。第二,比起中国,日本儿童的自然教育参与频率更高。第三,关于想继续参与自然教育的理由,中国方面第一位是“可以锻炼身体”,而日本是“学会和他人合作”。第四,中国儿童对于学校自然教育最期待的是“增加与自然教育相关的课程”。与此相对,日本儿童则是“希望学校举办更多地定期自然活动”。另外,中日自然教育效果也有不同。其中,日本的自然学校致力于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培养。“自身修养”方面,中国儿童的“自我约束力”有大幅提高。关于“生活能力”,中国儿童的“自立能力”、“在自然中的运动能力”有所提高。最后,以上不同点产生的原因列举有如下三点。第一,中国自然教育相关的公共事业缺乏,另外繁重的学业压力、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等对儿童有一定影响。第二,比起中国,日本更重视儿童集体意识的培养。第三,中日学校德育的不同以及比起日本儿童中国儿童运动时间不足等。